鸿文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朝大昏君 > 第83章 推杨慎上前

第83章 推杨慎上前(2 / 4)

到他们的威胁。且佛郎机国已经占据了马六甲,他们会不会往北继续进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杨慎缓缓地开口。

如果说之前开始关注蛮夷文化,是因为朱厚熜这个皇帝的要求。后来慢慢的发现,蛮夷文化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可取之处。但也仅仅是如此。

可是到了现在,杨慎甚至感觉到毛骨悚然。

特别是听朱厚熜讲“佛郎机国”的事情,杨慎也感觉到了担忧。而且心中开始考虑的是,蛮夷难道真的有了如此的实力?他们真的是蛮夷?

或者蛮夷为什么会这么厉害?

“杨师,若‘佛郎机国’的战船、火炮真的比我们还好,你认为我大明朝该如何?”

“学习,制造。”

杨慎毫不犹豫的开口。

朱厚熜很高兴。

能把一个从小接受圣人之学的杨慎,慢慢的脱离原有的轨迹,也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杨慎这种人只要认定一件事情,那么就不会轻易改变主意。因为他就是这种人。

现在杨慎自主的开始有了这方面想法,那么以后这种想法会继续跟着他。

“对。朕看历史,最佩服的就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大胆的学习被中原各国鄙视的胡人,让赵国成为了的强国。朕并不怕我大明落后,朕怕的是落后还骄傲自大,不懂得学习。此次作战失利,朕并不放在心上。因为战争就没有百战百胜的,一两次的失败一点都不可怕,失败了总结教训就可以。若‘佛郎机国’真的有比我们更好的战船和火炮,那么我们就要虚心的学习。就跟当初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一样,朕丝毫不怕学习这些蛮夷,会让人耻笑。明明落后,却不承认,却不去学习,才是应该耻笑的事情。朕看这份奏章之后,想到的就是师夷制夷。”

“师夷制夷?”

杨慎口中不停地说着这句话。

师夷制夷。

杨慎是才子,一下就懂了朱厚熜的意思。学习蛮夷,来击败蛮夷。很有趣的一个概念。要是几个月前的杨慎,必然会对于朱厚熜这句话进行反驳。

但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杨慎的心态也变化了不少。

特别是梳理历史,杨慎也看到了胡人文化是怎么融入到了中原文化。现在的中国文化,就是融入了大量的胡人文化。因此他也不像以前那样鄙视蛮夷文化,排斥蛮夷文化。相反杨慎也开始考虑,如何把蛮夷文化融入到中原文化,让大明文化可以更加发展。

因此并没有反驳朱厚熜,反而是在思考“师夷制夷”这句话。

“朕知道,我朝读书人都鄙夷蛮夷文化,这是不对的。朕小时候读书很聪明,很多东西学一遍就明白。就非常高兴的找父王炫耀,父王当时就跟朕说,满招损,谦受益。此话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国家。朕希望我朝读书人都能够如此,不要老是觉得我朝天下第一,鄙夷其他任何的文化。”

杨慎对于朱厚熜这个小皇帝,心中是非常佩服的。

能够从藩王入继,登基为帝,却聪慧天生,在皇帝位置上丝毫没有不适应。而且如此小的年纪,却一点看不出痕迹。看看他说的这些道理,连自己都没有想过的道理,却从小皇帝口中说出来。

“杨师,你是才子,是状元出身。朕不知道朕说的这些东西是不是对的。而且就算是对的,朕年纪尚浅,读书不多,也无法表达出来。朕非常希望杨师能够带头,改变我大明读书人的想法。可以引导我大明读书人,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不仅要看到我大明的长处,也要看到蛮夷文化的优势。杨师,朕对杨师寄予厚望。”

“臣定不负陛下厚望。”

杨慎立马站起来,鞠躬回答。

因为杨慎听懂了朱厚熜的意思。朱厚熜是希望杨慎可以成为改革大明读书人想法的一代大师。杨慎明白这是读书人至高荣誉,正所谓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当然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杨慎突然下了决心,道:“皇上,臣请皇上答应,允臣去广东。”

“杨师要去广东?”

“臣想亲眼看看汪大人口中的‘佛郎机国’战船,看看他们的火炮。”

“杨师,你要知道,京城到广东四千多里。一来一回就需要两个多月时间。而且汪鋐那边正在打仗,你很有可能也要跟着他们一起经历战争。等这些事情都完成,你要是回来最少都是半年之后,或许更长的时间。有可能你回到京城,都是明年的夏天了。”

“臣不怕,臣就想亲眼看看。”

朱厚熜沉默片刻。

对于杨慎突然提出这个要求,朱厚熜是颇为意外的。现在的杨慎在京城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去国子监整顿国子监纪律,发展国子监“外学”。而且还保留经筵日讲讲官的职位,每几天就可以和朱厚熜见面。

但如果离开京城,那么谁也说不到半年之

最新小说: 极品少爷 在下朱厚照,父皇非要我登基 穿越成武松,造反从收服一百单八将开始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 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 绝嗣王爷得知自己有娃后,杀疯了 史上第一嚣张 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 西川欲晓1909 假太子监国,尤物帝后太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