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 / 2)

安排几千万群众的撤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是登记所有群众意愿便花了五、六天的时间。

社区里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逐门逐户地敲门,登记每户人家的意愿,偶尔还会被拉住问东问西,说得喉咙都快冒烟了。

若是碰到有安装电梯的小区,那还好,能乘电梯上楼;若是那种年代老、残旧的楼房,光是爬楼梯都能把膝盖爬废了。

因为统计的速度缓慢,比预期的时间要长,西森省机构那边便调派了一批新征召的志愿者,全都是西森省内所有大学的大学生。

有了大批志愿者的加入,统计进度猛地一下加快了许多,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就完成了8个地级市总共三千多万人口的登记。

剩下还有13个县级市,大约一千多万人口,由于比较分散且都是山区地方,暂时还在跟进。

就目前统计到的信息来看,愿意“北上”的群众比较多,将近三千万,其余的七、八百万居民都是选择去其他省份。

西森省机构与铁路运营部门、航空公司开会协商,临时增加班次和航班,尽量做到每天能够输送二百万的旅客离开西森省。

然而,在不影响其他省份列车运营的情况下,输送的极限是一百三十万人左右,再增加就只能昼夜不停地运行列车了。

经过商讨,最后决定调整运输的路线,长临省距离西森省最近,可以先把群众运送到长临省。

然后再根据长临省通往其他省份的列车,分批安排群众乘坐。

这样一来,既可以让群众以最快的时间撤离西森省,又不需要额外增多列车,影响其他班次的行驶。

灾前撤离大批物资和几千万的群众,大家都没有经验,只能这样集思广益,不停地摸索出合适的行动方案。

有了撤离方案,徐振南立刻安排宣传部门的人,把群众撤离方案通过本地的电视台、社交网络上的西森官方媒体等方式公布出去。

对西森省内所有群众做到尽可能的公开透明,而不是藏着掖着,让群众心生疑虑,失去对机构公信力的信任。

其中,第一批安排撤离的群众,是选择了去长临省的人。

他们心里是打算着,暂时先在长临省这边居住一段时间,等到大地震过去之后,他们就能回去西森省重建家园了。

手机运营商通过登记的手机号码,发短信通知这批群众收拾好行李,在各自的小区门口等候,会有人带他们前往高铁站和火车站。

由于之前为了更快地撤离物资,大量公交车都被临时征用了,剩下少量的公交车,不足以运载这么多的群众。

于是,有人提出可以临时征召旅游大巴来载客。

这个提议被通过了,有关部门紧急联系了省内所有旅游大巴公司,有偿征用他们的大巴车,甚至连同大巴车的司机也被征用了。

大巴车到位后,社区人员就乘坐大巴车前往各个小区接人。

自从西森省机构向民众公布了大地震的消息后,每个居民小区都会安排四名的社区工作人员进驻。

一来是为了把机构的消息传递给小区内的居民。

尤其是那些不会上网的老人家,或者是身体有残疾的聋哑人等等。这类人不一定能及时收到西森省机构发布的最新消息。

那就需要社区的工作人员上门通知,以免他们错过了消息,什么都不知情。

一来是为了收购小区居民的物资。

每家每户虽然不会特意囤积大量的米粮油等物资,但这家10斤,那家20斤,他家5斤等等,积少成多,加起来的总额将会是一个很可观的数目。

人们撤离的时候,优先考虑带走价值贵重物品,然后是衣服裤子鞋袜等,接着就是各种电子产品或者是常用的物件。

而大米、面粉、食用油、调味料等,则是因为“可以去了别的地方安居后,重新购买”这个理由而放弃带走。

如果西森省机构不收购这些物资,那它们唯一的下场,就是伴随着大地震的到来,彻底掩埋在沙砾石头的下面了。

这种事情,对于脱离“人人都有饭吃,能吃饱饭”这个阶段才几十年的地饶人来说,是非常浪费的存在!

要知道,国外还有很多地方还年年闹饥荒,都不知道饿死多少人呢。

有群众向西森省机构反映这件事,而机构给出的处理方案,就是安排了工作人员入驻各个小区,负责收购米粮油等物资。

大巴车抵达各个小区的门口,社区人员拿着名单,每喊到一个人,便会有人拿着身份证和行李上前验证身份。

等工作人员确认证件没问题了,才

最新小说: 小可怜被赶出门后,成了豪门少奶奶 携子逼婚你不娶,相亲另嫁你急什么 都重生了,老娘嚣张一点怎么了 校花别追了,我只爱我的高冷女神 都如你们所愿了,你们哭什么? 徒儿已无敌,带着六封婚书下山吧! 藏起孕单,陆总离婚请签字 苏小姐马甲被爆,全京城都跪了! 重生成反派富二代他爹 穿越七零后,我被糙汉老公宠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