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文书院 > 玄幻魔法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学生们的双倍快乐

第一百二十二章 学生们的双倍快乐(2 / 3)

亏钱,但他是个爱书之人,又怎么真舍得把印刷厂卖给别人除非那人跟他一样都是爱书者。

赵骏想了想道:“那就去看看吧。”

对于别人来说,印刷厂肯定会亏钱。但对于他来说就不一样了,办报纸能回笼资金,印教科书也能回笼资金,大不了自己弄些诗词去卖。

以他知道的那些诗词,放在大宋,估计能造成柳永的效果,还怕东西卖不出去吗

孟承起见赵骏执意要去看看印刷坊,就只好带路。

印刷坊离书社并不远,就在外城小横桥北的桥北坊市里,这里旁边就是外城城墙,靠近汴梁城外,进出方便,是外城边缘地区,地价相对便宜,所以多有工坊在其间。

跟书香坊文人墨客不同,桥北坊来往者明显多是工人,各种各样的工人,有印刷坊、织造坊、瓷器坊、茶叶坊、铁器坊、冶炼坊等等。

这样的坊市在汴梁外城靠近城墙那一侧的特别多,全是手工作坊,它们的存在也撑起了整个汴梁的商贸繁华。

孟承起带着赵骏和宋彩二人穿过桥北坊,又过了两个街道,这才抵达了他的孟家印刷坊。

隔着老远就有股墨臭味道袭来。

工坊占地面积颇大,就坐落在五丈河边上,残余的废墨水基本都是排入河里,加上周围附近的其余染织工坊、瓷器工坊、冶炼工坊都会排废水,造成五丈河下游水都是浑黄带着各种颜色。

从大门进去,就是一个巨大的院落,院落中搭着很多棚子,棚下晒着纸张。印刷坊除了印刷书籍以外,还要手工装订,因此刷完后就要晒好,再进行缝制。

院落内七八个印刷工人正在干活,由于最近没什么工作,所以孟承起交代工人们印刷一些以前的书籍,倒是显得没那么忙碌。

见到孟承起过来,工人们纷纷打招呼,管事地走过来点头哈腰道:“东家!”

“都干活吧。”

孟承起示意众人不用管他们,随后扭头对赵骏说道:“公子看到了吧,印刷坊平日里其实清闲得很,可能要三五月才有大活,若是自家不开书店,或没有别的书店来进货,基本都会亏空。”

“嗯。”

赵骏问道:“平日里要亏些什么”

孟承起笑道:“我这地是买的,花了三千三百多贯,公子若是去租的话,每年租金怕也要七八十贯钱,还要给工人开薪水,养着二十多人,再给官府缴纳地税、商税之类,一年下来怕是得亏个五六百贯。”

看着不多,但宋朝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收入能有个二三十贯就不错了,当时打工一个月也就一两贯钱,中产阶级家庭的总资产也就两三千贯,这一年亏空相当于小老板五分之一的家产。

像孟承起家族,虽然是开粮商的,但一年收入也就几万贯,整个家族产业可能也就四五十万贯左右,也难怪孟承起他爹不喜欢这个印刷厂,这么亏下去确实是糟蹋钱。

至于宰相一年收入两三万贯,普通官员一年几百上千贯,那是当官的事情,跟平头老百姓可没什么关系,所以这笔钱其实已经是非常多。

赵骏皱起眉头。

别看他抄家抄了上百万贯出来,但皇城司还有那么多人要养。

三千禁卫军的固定工资是一个月一贯上下,加上各种津贴,一年大概三四十贯,三千人每年开销就是十二万贯。

然后还有两千多名察子,察子的工资比禁卫军稍微低一点,但也基本维持在每人每年三十多贯的样子,所以皇城司五千多人每年就要给出去二十贯左右。

当初赵祯批了十万贯下来就够半年开销,如果半年内赵骏没抄家的话,他就得解散皇城司了。

可光靠抄家属于杀鸡取卵,不能长久,还是得有自己的生财之道才行。

现在赵骏接触商业比较短,虽然知道可以插手茶、盐、粮食等暴利行业敛财。但这些行业容易影响民生,一旦没搞好很容易造成民生不稳,因此需要谨慎对待。

在每年花销已经这么大的情况下,再开个一年亏几百贯的印刷厂,确实不是什么好主意。

不过赵骏也没有立即说不买,而是先在院子里看看,一边询问孟承起印刷厂的情况,一边四处观察他们的运作方式、印刷情况以及雕版模板等等。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孟承起就带赵骏往里屋去看,后面还个院子,这里是做雕版的地方,到处摆放了雕刻好的印版。

这些雕版基本都巴掌大小,每一个字都要雕刻好,可见难度有多大。

有六个雕刻师在里面正在雕刻。

当时的雕版不是说有了成套就能够一直用,不仅会有磨损,而且还因为书籍每年都会更新,如注释、解读之类,导致经常要雕刻新的模板,工程量和成本都非常大。

赵骏注意到旁边角落里有个大圆盘,圆盘似乎可以转动,上面密密麻麻摆放了几百个汉字模块,不由得好奇道:“那是什么”

最新小说: 圣域乐园 恋综:万人嫌的我爆红了 烛龙以左 重生秋回田园 王府弃子的逆袭之路 月色沉醉 浮生旅记 欺诈师少女的温馨日常 道途孤城:少年将军与北戎之谜 综武:大帅比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