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前,太阳高照,秋风徐徐。石头村弯弯曲曲的村路。
李月、李东兄弟在前面走,黑脸少年推着两筐黄澄澄的梨子的板车在后面跟着。
一路走,一路都有村民过来围观打听,“小月、小西、小东,你们家来客人了?”
“这么多的梨子,这是你们家买的,还是客人送的?”
“昨天李三春送给李大昌、李二昌家梨子,没给你们家送梨子。今天你们家就买了这么多的梨子。天,这得花多少钱?”
“”小月,你们家发大财了?!”
“你们家大人疯了吗,为了给你们解馋,竟是买了这么多的梨!以后日子不过啦?”
李月、李东、李西只是咯咯笑。
李西还欠欠的拿了一个梨子边走边吃。
把村民馋的口水直流。
一个正在家里砍柴的军户出身的少年跑到村路前凑热闹,跟村民们道:“那不是李家的客人,那是流村的大山,以前大山在镇里卖梨子,现在卖到我们村。”
军户少年连饭都吃不饱,可没有钱买梨子。不过这不耽误他认识卖梨子的大山。
黑脸少年朝着认出他的那个军户少年微微点头。
刚才在路上,李月已经把黑脸少年的情况打听清楚。
黑脸少年大山,家住在距离石头村十里外的流村。
大山的家里种了六棵梨树,梨树已有十年,正是出果子的好年头。
每棵梨树能出五百多斤梨子。
这几年的秋季,大山和他弟弟每人推着装有梨子的板车分头去两个镇子卖。
今年大山和他弟弟从几天前开始卖梨子,已经卖掉六百多斤。
很快,大山把梨子送到了李家的大院,在李大昌、李二昌两家人震惊嫉妒无比的目光中听从李月的安排,把所有的梨子搬到了章氏的卧房的木箱。
“我去,小叔家一下子买了这么多梨,太有钱!”
“爹,要是我们家不跟小叔家分家,那些梨子就有好多属于我们家!”
“刚才我还看见李菊拿着好大一块猪肉进了后院的厨房。小叔家天天不是肉就是梨子。这是皇帝才能过的日子呀!”
“爹,我就说你目光短浅,你瞧瞧!”
铁蛋几个李家少年忍不住埋怨自家爹。
李大昌、李二昌昨天还在得意呢,今天就又被李五昌家又是买肉又是买许多梨子气的红了眼。
分家后,李五昌家只有他一个成年的男人,日子应该很难过才对!
可事实摆在眼前。
大山心里一直挺踏实,现在大厅里面拿到了钱,黑脸乐开花。
他在丰水镇连着卖了几天的梨子,该买的主顾都已经买过了,今天要不是李月出手包圆了,明天他就得去很远的县城卖梨子。
县城的人口多,全县种梨子的村民都去那里卖。竞争太强。并不好卖。
章氏请大山喝了一碗水。
李月道:“大山哥,你记一下我们家。要是我们家再买梨子,数量比较大,那就请你把梨子送到我们家来。”
大山道谢点头。这就推着板车离开。
哪知,去官道的村路上,被几个村民、村妇询问道:“那么多梨子卖了多少钱?”
“你是卖梨子给李月那个小丫头家吗?”
“嘿,你怎么不说话?”
大山推着板车小跑起来,嘴里嘀咕道:“回家晚了,我娘要骂我。我走了。”
有那好奇不行的族人特意去了李月家打听。
赵花早就想好说辞,“我家小月卖草卖虫子挣的钱买的梨子。你要是不相信,那就是小月的姑姑、姑父花钱买的送的梨子。”
今天村里有几个人在镇里卖菜,看着李家人买这买那。
李家人是瞒不住的。
实话相告要是不相信,那就编一个谎话。想信哪个就信哪个呗。
“小月哪个姑姑、姑父?”
“当然是我姐姐李四秋、姐夫陈强。”
“哦,我就说吗,李三春那个白眼狼哪会给你们家送礼。”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
三狗子、四狗子一群小孩子,每人拿着一个碗,有些缩头缩脑的来到了李家大院。
“真的有肉馄饨吃吗?”
“我闻到香味啦。”
“我吃一个肉馄饨就好了。”
李菊端着一盆的馄饨,从后院厨房走到大厅,一路走一路香气四飘。
院子里的一群小孩子,还有站在自家卧房门前的铁蛋等党兄堂姐闻到香气都口直流。
“我说话算话,草和虫子卖了钱,请你们大家吃好的。来,每人六个馄饨,六六大顺。”李月让小伙伴排队进入大厅。
已经在厨房吃过一碗肉馄饨的李菊给三狗子、四狗子这群小孩子盛馄饨。
李月嘱咐道:“刚出锅的肉馄饨汤的很,小心,慢点吃,别烫着。”
这群小孩子哪吃过这么香的肉馄饨,连馄饨带汤,很快就吃进肚子里。
“月姐,太好吃了。”
“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肉馄饨。”
“我吃的太快,都没品出什么味道。”
“好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