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文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朝大昏君 > 第282章 铸币2

第282章 铸币2(3 / 6)

铸铜钱,七文钱换取老旧银子一分。对于新的、外官美的,成色足的,根据不同情况给与十文钱,或者是十三文钱换取准银一分。当时规定的非常详细,朝廷铸的铜钱和各种银子都有挂靠,价格定的非常合适。可是朝廷真正发放俸禄,以及朝廷采购的时候,却不分新旧美丑,也不管成色如何,朝廷一律都是采取七文钱换准银一分。”

“还发生过这种事情?”

“是。”

朱厚熜好笑。

果然没有一个是好东西。明孝宗那可是被读书人非常推崇的皇帝,那个时候的内阁大臣也都是读书人的模范。号称是“弘治中兴”,历史评价也是相当好的。可是看看这些人做的是什么事情。说好了新的,以及成色足的银子,朝廷铜钱最高可以给到十三文钱。但结果呢?

真正到了换钱的时候,朝廷才不管那些。

全都是七文钱,甭管好坏都是七文钱。等于是强硬的规定朝廷铸的铜钱,七文钱就可以换取准银一分。这就是利用朝廷的优势,强硬的把铜钱推下去。不管你们怎么想,朝廷就是这样规定的。结果很明显,这样的钱官员以俸禄的形式拿到手中,他们怎么肯吃亏。必然是让民间也用这样的价格接受。朝廷官员要这么使用,哪一个商家敢反对,哪一个普通百姓敢反对。谁要是反对,直接给他冠以违背圣旨,谁也吃不消。

不仅仅是官员,包括给宗藩的俸禄,朝廷也是这样使用的。宗藩也不是好惹的,朝廷欺负我,我就去欺负下面的商人和百姓。可是朝廷可以欺负官员,朝廷可以欺负宗藩,往下宗藩和官员同样可以欺负百姓。但百姓拿到了这些钱,能欺负谁?谁也欺负不了。只能是打碎了牙自己吞下去。等到这些钱流通到市场,只能是接受市场价格。

说白了完全是朝廷在收割民间财富。

而且收割的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人,而是收割那些穷苦百姓。当然这中间那些商人也是损失很大,官员也是麻烦。可是有钱有势的人,能够把自己的损失转移到普通百姓身上。

不过不管怎么整,只要民怨沸腾,甚至逐渐影响权贵利益的时候,这样的钱币就推行不下去。因为到了最后连户部都直接拒收这种钱。

真是什么事情都有。

“皇上,这其实是朝廷接受了之前的教训。宪宗纯皇帝之时,朝廷直接规定当时朝廷铸成的铜钱价格,比当时在民间流通的铜钱价格贵了三成以上,有些时候甚至高了四成。定了如此高的价格,结果根本没有人使用。朝廷强硬他们使用,结果很多商户反抗。他们散布谣言说朝廷要禁止旧币流通,结果造成了市面恐慌,闹了好大的事情。孝宗敬皇帝之时,正是吸取了这个教训,才会规定不同层次的白银有不同的价格。但也因为操作不好,最后不了了之。”

“吴卿的意思是,担心朕也这样?”

“臣不敢。”

“哈哈。”

朱厚熜哈哈大笑。

吴廷举这个老头好玩。明明把该说的都说了,但却扯“不敢”。不过吴廷举这个人,朱厚熜很欣赏。和吴廷举谈了一会之后,朱厚熜对于大明朝货币的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要不是吴廷举介绍,朱厚熜都不知道为了铸币的问题,之前发生过这么多的事情。如果没有吴廷举介绍,朱厚熜要是从浩瀚的资料当中找出自己想要看的资料,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这么详细。

而且吴廷举说的,都是最关键的问题。

都是前面的皇帝,前面的朝廷做错的事情。吴廷举是用这种方式,劝谏朱厚熜在铸币问题上一定要谨慎。

“不过朝廷铸造的钱币,通常都是比私人铸造的钱币精良,分量也足够。比市面上的钱币贵了一点,应该是对的。”

这不是朱厚熜矫情。

而是应该如此。

官办的铸币厂,铸币从各方面来说,都比私人铸造的钱币好。技术实力就比私人铸币厂强大,更不用说私人铸币厂为了省钱,为了利润,往往都是偷工减料。

吴廷举立马道:“皇上,正因为朝廷铸币,比私人铸造的钱币更优良,因此才更不应该定高价。其实就算是按照市面上的钱币价格来算,朝廷铸币也是有足够利润的,应该说是有很高的利润。朝廷铸造的精良钱币流入市场,和那些粗制滥造的钱币一个价格,那么市面上接受的必然是朝廷铸造的精良钱币。等大家都习惯朝廷这种精良钱币之后,朝廷以后收税只收朝廷铸币,这样就能够迅速的淘汰一大批旧币。这样朝廷才能够慢慢的收回铸币权。”

“嗯,有些道理。”

如何打压私人铸造的钱币,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下命令取缔肯定是不行的。

因为这样的事情,朝廷不是没有做过。可是下了这样的命令之后,很容易就会受到这些商人的反抗。到了现在能够做大买卖的,哪一个背后没有强大的官府力量支持。这些人一旦联合起来反对,朱厚熜这个皇帝都不好办。他们在地方上捂着钱

最新小说: 诱她失控 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 假太监:从给皇后做足疗开始 唐匠 汉末雄风 请公子出山 救命啊,始皇帝能听到我的心声! 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 穿越大秦,打造最强经济体 大乾第一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