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还望大将军能为郃报仇!”</br>说完最后一句话后,张郃已经是恸哭的状态。</br>看着恸哭的张郃,糜旸的目光变得审视起来。</br>张郃能被称为五子良将,他肯定是有才能的。</br>可惜张郃的人品,却实在不咋地。</br>或许在建安五年乌巢的那把火过后,张郃也是如今日一般跪在曹操面前恸哭不已的。</br>只是只要张郃对他有用,那么糜旸也愿意表现出一副宽仁的模样。</br>糜旸出言宽慰张郃道:“卿放心,今日你重新归附大汉,孤一定会为你报仇的。”</br>说完这句话后,糜旸让一旁的丁封上前将张郃扶起来。</br>糜旸的温言宽慰,让张郃好似找到了依靠,他的哭声渐渐停了下来。</br>可还未等他站稳,糜旸的下一句话就已经到达他的耳中。</br>“今日一战足见长安难攻,卿可有助孤破城之策?</br>若有良策献上,孤事后必上奏陛下,为卿论功行赏。”</br>糜旸的话让抬起头的张郃眼中顿时浮现了希望。</br>他是个醉心名利的人,否则也不会做出数次背反的事。</br>张雄的死让他痛心是真的,可张雄的死已经是定局,那么他接下来要优先考虑的事就是他的将来。</br>而他的将来,不就在眼前的糜旸身上吗?</br>想到此张郃没有半分犹豫,他从怀中掏出了一份带血的帛书。</br>然后张郃便将这份带血的帛书交到丁封手中,让他转交给糜旸。</br>“这份是长安的城防布置图。</br>图内不仅有贼军在每道城门上的兵力部署,还标记出长安九门每道门的虚实情况。”</br>张郃的话让糜旸眼睛一亮。</br>按后世的话来说,这份图不就是长安城的构造图吗?</br>糜旸连忙从丁封的手中取过帛书看了起来。</br>当看到帛书上那详尽的图案及标注后,糜旸不禁在心中暗暗称奇。</br>张郃在关中掌兵数年,对长安城的城防十分了解并不稀奇。</br>稀奇的是张郃竟然会将这些军事机密记录在帛书上。</br>这很明显不符合一位内部高级将领该做的事。</br>那么张郃这么做的用心,就很值得商榷了。</br>也许在某一刻开始,张郃的心中的确起了狡兔三窟的想法。</br>当然对糜旸来说,眼下能得到这份长安城的城防部署图,的确对他有着难以想象的助力。</br>因为他心中的那个想法,最佳情况就是需要在清楚了解长安城的构造下实行。</br>可以说张郃的有备无患,是帮了糜旸一个大忙了。</br>想到这糜旸一方面将帛书收入怀中,一方面让丁封将张郃带下去好生养伤。</br>心中更有把握的糜旸,抬起头看向眼前的长安城。</br>在世人眼中看起来坚固雄伟异常的长安城,这一刻在糜旸的眼中,却犹如一块即将破碎的玻璃一般,不堪一击。</br>惊艳过世人那么多次了,还差这一次吗?</br>正如糜旸对黄权所说的那般,他真的派出了一位信使前往南郑。</br>山道险峻绵长,却挡不住信使急切的心情。</br>短短数日之后,糜旸派出的信使就来到了南郑城外。</br>现在天下的时日,是章武五年十月下旬,离年底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了。</br>而在南郑城内休养的刘备在得知糜旸的信使到来后,他不顾医者的劝告,一下子从榻上蹿起。</br>刘备这一刻的仪态,全无半点帝王的威严。</br>今日的他就像一位离家许久的农家老者一般,急切着想得到可以归乡的喜讯。</br>伺候刘备的老宦者与刘备感情非比寻常,相比于医者,他劝告的话就直接许多了。</br>“若陛下不爱惜自己的身体,那么纵使扁神医在世,陛下又岂能痊愈呢?”</br>看着刘备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老宦者可谓是又气又急。</br>而在听到老宦者的劝告之后,刘备却一点都没停下自己急切的动作。</br>他转过身对着身后的老宦者言道:</br>“子晟来接我入长安了。</br>他早该来接我的。</br>他早该来接我的!”</br>刘备说这番话时,语气中有着欣喜,有着急切,还有着几分委屈。</br>他等的久吗?</br>若按常人的时间观念来看,数个月的时间不算久。</br>可对一位日渐迟暮的老人来说,数个月的时间却算的上是度日如年。&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