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骨肉(3 / 4)

解,她也领悟不到郑熹话中的意思。

不过,快了。

她摸不着头脑地出去,却知道高阳郡王家跟龚劼逆案有点关系,得遮掩着点儿。她见了陆超,故意从车上取了个空匣子,提在手里让人看到,才让陆超回府,自己提着个空匣子回来了。

路上,有禁军问要不要帮忙,她也说:“不用。”

回到大理寺,见郑熹阴着脸坐在椅子里,也不是打瞌睡,也不是在看供词,不知道在想什么。她轻手轻脚把匣子放在一边,说:“跟陆超说了。”

“这是什么?”

“空匣子。您车上的。”

郑熹想了一下才说:“鬼鬼祟祟的。”

祝缨看他的样子不像开心,但也不像骂自己,一时猜不透他的想法,说:“那……我回去了。”

“去吧。”

祝缨走不两步,郑熹又说:“回来。坐一坐。”

祝缨看着他指着下手的椅子,完全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了,心道:难道他舅舅出事了?不太能够吧?

她睏得要死,坐在那里强打精神,过不一会儿就靠着椅子眯着了。郑熹仍旧坐着,也不动,也不说话。

祝缨仿佛只闭了一下眼,猛然惊醒,她站了起来,才觉得脖子都醒了,一条手臂了窝在椅子里窝得麻了。略略活动了一下,又跺了跺脚,她还打了个喷嚏,暗骂郑熹不做人:大冬天的,不给人睡觉,拉到这里挨冻。

她起来拉开了门,就看到一个着绿衫的人影过来,六、七品着绿,身形却不像大理寺任何一个人。走近了,她也不大认识,想了一下才想起来:这人是宗正寺的。

来的是宗正寺的一个主簿,他看到了祝缨,拱一拱手,问道:“郑大理在么?”

祝缨道:“在的。”

郑熹也回过神来,问道:“谁?”

“下官宗正寺主簿,奉宗正之命来向大理说一件事。”

“请进。”

祝缨把人让了进来,就让小吏去奉茶。主簿道:“不敢,说完就走。宗正说,大理寺正忙着,不叫多打扰。只是这一件事思来想去,还是要尽早告诉大理的。”

郑熹道:“什么事?”

主簿道:“高阳王府来报,高阳王的长子,殁了。”

祝缨两耳“嗡”了一下,很快恢复了正常,再看郑熹。郑熹两手扶案,指尖用力得发了白,他哽咽地说:“知道了。”

主簿说了一句“节哀”,也不敢久留,拱一拱手就走了。祝缨跟在后面把他送到廊下,主簿道:“不用送啦,你们忙着呢。唉……大理才要立一大功,却又……”

祝缨低声道:“黄泉路上无老少。”

主簿道:“是呵。”

两人也没别的交情,主簿看也套不出什么话来,拱一拱手,走了。

祝缨想了一下,没回郑熹那屋子,踮着脚回房倒头就睡,很快到了午饭的时候被人叫起,与大家一起吃了个午饭。午饭之后,大理寺再无闲人,一个个又去审案。只是祝缨总有些心不在焉,晚饭前又是往郑熹那里汇报的时候,郑熹却不在。

裴清道:“郑大人家中有些事,明日再回。今晚大家都歇一晚,明天务必打起精神来!”

过不一阵儿,裴清、冷云也都走了,大理寺诸人都在猜是有什么事。苏匡最机敏,问祝缨:“小祝,你一向在郑大人身边,这是有什么事了吗?”

祝缨心道:这是去丧事帮忙了吧?

嘴上却说:“我一向都是在办差,哪里知道大人们的事?”

两人你来我往说了几句,也都没个要领,大理寺又不让他们出去,有些人就有点牢骚:这是把我们也当犯人防了。

说了一会儿,也都很倦了,各回去休息。

第二天,郑熹眼睛回来时显得有些憔悴,压着诸人把案情细审,又行文,把任将军送走的那个孙子也给缉拿了。同时命账房把那本暗账理出来,再照着那个名单,挨个儿拘过来讯问。直到此时,大理寺才有人知道,原来高阳郡王家也出事了,一时之间人人都不敢再抱怨了,勤勤恳恳地抓人犯、打板子、上刑、熬夜。

郑熹却表现得很平静,行动之间一如往昔,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同。直到任将军的孙子拿回来时又是一个李代桃僵,郑熹甚至不用别人辨认,自己就见过真人。他毫不客气地戳穿了,狠狠地道:“记下!再去拿了本人来!”

如此又过了几天,天气愈发寒冷了,人犯的口供也拿得差不多了,誓书案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最难缠一个是龚劼,他都撂了,誓书找到了,人犯一个没跑,接下来还能有什么难的呢?连龚案以前的细节,也都容易查证了。

郑熹这才放了众人回家,余下的,不是他们这些小官能决断的了。三法司、丞相等一起议这些逆党的罪,又要报给皇帝。各人又有不同的见解,互相之间还要扯皮。

祝缨说过,凡案子,难的不是

最新小说: 重生之拯救大明星 乡村小神医 浪漫清夏 白衣恋曲 都市:我长生者的身份被曝光了 不装了,其实我带的是特种部队 绝顶高手在都市 骷髅上 第一龙王 神相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