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和武明堂快马加鞭赶到城南时,路口已经围了上百号人。人群中央,十几个衙役正满头大汗地拦着情绪激动的百姓,双方推推搡搡,眼看着就要打起来。
人群顿时安静了几分,自动分开一条道。叶明注意到,大多数围观者脸上写满好奇,真正闹事的其实就那二三十个青壮年,领头的几个眼神闪烁,一看就是被人指使的。
他环顾四周,突然跳上旁边一个石碾子,这样所有人都能看见他。
人群一阵骚动,没想到这位大官这么和气。的年轻人喊道:&34;官府要拆我们房子修路,就给那么点补偿,这不是要逼死我们吗?
抱怨声此起彼伏。听着,等声音小了些才开口:&34;首先,我要向大家道歉。是我们工作没做好,没有提前跟大家充分沟通。
这话一出,不少人都愣住了。自古以来,哪有官员向老百姓道歉的?
人群嗡嗡地议论起来,不少人脸色已经缓和了。老者激动地问:&34;侯爷,您说的可当真?真能让我们搬回来?
一个尖嘴猴腮的中年男子突然阴阳怪气地说:&34;画饼谁不会?官府的话能信吗?前年修水渠也说得好听,结果呢?
人群顿时哗然。叶明心里有数了——果然有人在背后捣鬼。
听到武明堂的话语,众人都犹豫了起来,他们纷纷跪下行礼,那几个闹事的也不敢造次了。
见民心已稳,叶明又抛出一个重磅消息:&34;另外,我带了点新鲜玩意儿,给大家开开眼界。
他示意随从搬来一个木箱,取出几块水泥板和一小袋水泥粉。
随后叶明让人拿来一桶水,现场演示如何搅拌水泥,&34;大家看,把它和水按比例混合,抹平后两个时辰就能初步硬化,一天后坚如磐石。
围观的人群发出阵阵惊叹。当叶明让人用铁锤敲打已经硬化的水泥板而纹丝不动时,连那几个闹事的都忍不住凑上来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商人们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的掌柜高声问:&34;侯爷,这路什么时候能修好啊?
在一片欢呼声中,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彻底缓和了。叶明留下几个吏员继续解答问题,自己和武明堂则骑马离开。
走出一段距离后,武明堂忍不住笑道:&34;爵爷,您这手&39;水泥戏法&39;真是绝了!那些老百姓看你的眼神,跟看神仙似的。
黎明时分,安阳府的东城门楼上,叶明凭栏而立。初夏的风带着泥土的气息拂过面庞,他深吸一口气,望着城墙下已经集结的工人们。黑压压的人群像蚂蚁般有序排列,铁锹、镐头、扁担等工具在晨光中泛着冷光。
叶明点点头,手指轻轻敲击着城墙砖:&34;各组组长都明白自己的任务了吗?
随着一声令下,二十面红旗同时挥动。刹那间,整个安阳府仿佛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镐头掘土的闷响,碎石碰撞的脆声,工人们整齐的号子,交织成一曲建设的交响乐。
叶明走下城楼,翻身上马,开始了一天的巡视。他首先来到城东的原料区,这里已经搭建起了十座高大的土窑,冒着滚滚白烟。
叶明蹲下身,捻起一撮新出炉的水泥粉在指间摩挲:&34;温度控制得怎么样?
窑口处,几个工人正用长铁钩往外扒烧好的熟料。了一会儿,突然喊道:&34;停一下!
工人们立刻停下动作。一块熟料,敲开看了看断面:&34;煅烧时间不够,中心还有生料。再加半个时辰,保持温度均匀。
他又转向另一个正在粉碎熟料的区域:&34;粉碎机用得顺手吗?
叶明满意地点点头。这套利用水力的粉碎装置是他亲手设计的,虽然简陋,但比纯人工效率提高了十倍不止。
离开原料区,叶明策马来到主街道的施工现场。这里已经挖开了一条三尺深的沟槽,工人们正在往底部铺设碎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一会儿,几个工人推来一个奇怪的装置——一个大石碾子,中间穿轴,两侧有木架,可以由四头牛拉动。
当牛拉着石碾子在铺好的碎石层上来回碾压时,围观的工人们发出阵阵惊叹。原本松散的碎石被压得严丝合缝,几乎看不出缝隙。
正说着,一阵骚动从街尾传来。只见几十个百姓提着篮子、抱着瓦罐走来,领头的正是那天在拆迁现场的白发老者。
叶明心头一热。者递来的粗面饼,咬了一口:&34;多谢老伯。大家放心,这条路修好后,你们出门再也不用踩泥坑了。
工人们接过百姓送来的食物,干得更起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