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规划一切走上正轨以后,叶明又把目光对准了城墙,这里离边关近,所以城墙是最重要的。
程武老将军摸着胡子,眯眼看向叶明铺在桌面的巨大图纸。那上面,安阳府的城墙被描绘得如同一条巨龙,龙脊上是整齐的雉堞,龙身则爬满青翠的藤蔓和绚烂的花朵。
更引人注目的是四处新增的奇怪结构——城门处多出的半圆形堡垒,墙体内凹的隐秘平台,还有那些看似装饰实则暗藏杀机的设计。
一个月前的那场暴雨,冲垮了安阳府西北角的一段老旧城墙。这本是坏事,却给了叶明全面翻修城防的契机。他早就注意到,安阳城墙虽坚固,但设计陈旧,许多地方年久失修。而随着城市扩张,原有城门也显得拥挤不堪。
他在沙盘上模拟这个过程:攻方士兵冲入外瓮城,守军立刻关闭内门,将敌军困在半月形的空间中。此时城墙上的守军可以从三面射击,投下滚木礌石。即使敌军突破这重阻碍,前方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凶险的第二道瓮城。
这才是他整个设计的精髓——将防御功能与绿化美化完美融合。城墙内侧的绿化系统全部采用可拆卸设计;射击孔和观察口隐藏在花丛之后;甚至连新增的投石机平台,都伪装成景观台的模样。
老将军的眉头渐渐舒展。他原本担心绿化会影响防御,没想到叶明考虑得比军人还周全。更让他惊讶的是,叶明对城墙每一处细节都了如指掌——哪段墙基最厚,哪里的砖石需要更换,甚至连守军换岗的路线都考虑进去了。
叶明笑而不答。他前世参观过不少古城墙,加上军事爱好者的知识储备,设计起来自然得心应手。;以人为本&34;的理念——既考虑士兵的作战需求,也不忘百姓的生活品质。
三日后,工程正式启动。叶明将城墙分为十二段,每段由不同工队负责,既加快进度,又能形成良性竞争。心裁地组织了&34;军民共建队&34;,每个工队配两名士兵监督防御设施,两名园丁负责绿化设计。
起初,这两拨人互相看不顺眼。军人嫌园丁婆婆妈妈,园丁嫌军人粗手粗脚。直到叶明亲自示范如何将射击孔隐藏在花架之后,双方才意识到合作的价值。
最复杂的工程是瓮城建设。;分层浇筑法&34;,先打好地基,再用木板做模,倒入混合碎石的水泥浆。这种工艺比传统砌砖快得多,强度也更高。
工匠们一试,果然既保留了水泥的坚固,又呈现出古朴的砖石外观。,连邻州的工匠都跑来观摩这&34;古法新用&34;的工艺。
随着工程推进,城墙开始呈现惊人变化。内侧绿意盎然,花香四溢;外侧却依然威严冷峻,看不出半点柔弱。新增的瓮城雄浑厚重,城门楼上还设计了可以快速组装拆卸的防雨棚——晴天是景观台,雨天变箭楼。
更巧妙的是隐藏在城墙各处的防御设施。看上去是普通花架的结构,拆下几块木板就是弩箭发射口;景观台下藏着滚石储备;甚至连供游人休息的长凳,翻开座板就是武器柜。
这天傍晚,顾慎世子突然来访,说要看看城墙改造的进展。叶明带他登上东门新建的瓮城,夕阳将城墙染成金色,脚下的凌霄花开得正艳。
原来是在改造西门城墙时,遇到了地基下陷的老毛病。传统做法是打木桩加固,但耗时费力。叶明思索片刻,提出一个大胆方案:用水泥浇筑&34;地下拱券&34;,既稳固地基,又能形成地下储藏空间。
工程队连夜施工。当第二天朝阳升起时,一段崭新的水泥拱券已经在地下成型。检查后,不得不服:&34;侯爷这法子,比打桩快十倍,还多出个地窖来!
一个月后,城墙主体改造基本完成。安排了一场&34;攻防演练&34;,检验新设计的效果。;尝试各种攻城手段,而守军则利用新设施防御。
演练结果令人振奋:双瓮城系统成功阻滞了三波进攻;隐蔽射击孔让&34;敌军&34;猝不及防;就连那些绿化设施也发挥了作用——爬满藤蔓的墙面让云梯难以固定。
庆功宴上,军人和工匠坐在一起,觥筹交错,再不见当初的隔阂。叶明注意到,老赵和那个曾看不起他的年轻士兵共饮一碗酒,亲如兄弟;程武更是拉着阿英的父亲——老铁匠张师傅,讨论如何改进城门铁闸。
最让叶明欣慰的是百姓的反应。每天黄昏,都有许多市民沿着城墙散步,赏花观景。孩童在瓮城宽阔的平台上嬉戏,老人在绿荫下对弈,年轻男女则在花丛间私语这座曾经的边关要塞,如今成了安阳府最受欢迎的公共空间。
叶明举杯的手顿了顿。技术的传播比他预想的还快,这既是好事,也意味着更多责任。他望向窗外,月光下的城墙如一条巨龙,静静守护着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
宴席散去,叶明独自登上城墙最高处。夜风拂过花丛,带来阵阵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