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53(3 / 4)

这学期开学以来,外面事多,学校里头的事也是一件接一件,一会儿风声鹤唳,一会儿又波澜不惊。

谢冬雪烦死了这样的气氛,恨不得明天就毕业走人。关月荷和何霜霜只能安慰她道:“快了,马上就要毕业了。”绝大多数学员都是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即使来大学里学到了专业知识,但原来单位没有专业对口的岗位,也只能回到上学前的岗位上。也有例外的,因种种机缘,有的学员毕业后会重新分配单位,去到专业对口的岗位上。

“我们班有个同学,之前是下乡知青,毕业后会分到日报从事编辑工作。”谢冬雪举了好几个例子,关月荷总算发现规律了,“意思是下乡的知青毕业后就能留在城里了?”

“大部分是,也要参考本人的意愿。我们班也有个同学选择回到下乡的地方。”

关月荷就听了个稀奇,没怎么放心上,她们三个还是要回到卓越服装厂的。何霜霜倒是有别的想法,但目前,除了部队里用得上俄语专业的人才,其他单位几乎没有俄语对口的岗位,她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但何霜霜看得开,给自己打气道:“放几年前,谁能想得到还有我们上大学的机会?再过几年,说不定还有我们施展拳脚的机会也说不定。对吧?”“对!”

关月荷把何霜霜说的话转到了宿舍里,舍友们一致点头赞同,大家约好,即使毕业离开了学校,即使以后不从事和英语相关的工作,也要继续把这门语言继续学下去。

“等我再攒攒票,也买台收音机学习。”

关月荷摸了摸自己的收音机,庆幸当时没犯傻把票换掉,这台收音机买得太值了!

宿舍里的挂历撕着撕斯着,日子就转到了七月份。各地的高考招生考试陆续落下帷幕,而首届工农兵大学生也迎来了毕业。毕业比关月荷想的要匆忙,忙着开证明开介绍信,要把粮食关系转回原单位,还要忙着和同学们互相道别留联系方式。在舍友们的宣传下,英语专业两个班的学员都知道了关月荷这个"通信排排长”,纷纷跟她要了联络地址,并和自己要好的朋友互相约定,联络不上对方了就给关月荷同学去信询问。

由于两个班人数不少,“通信排"勉强升级为“通信连”,现在关月荷同学也是"通信连连长"了。

为了方便,关月荷专门买了个新的本子,用来记大家的地址。“不是,你这写的什么字啊?"关月荷看了半天没看明白,核对确认过后,自己板板正正地重抄了一遍。

“你要不说,我以为你写的是第三军!这信寄到第十三军去,你就等吧!等个十年都没个回信的。”

照小部分同学的写法,就算有她这个通信连也不管用啊。学校没有组织大家拍毕业照,但班上有同学带了相机,才拍了整个班同学和老师的集体照。

严格来说,这也不算完整的班级集体照。

这两年半里,陆续有同学提前毕业,拿到毕业证书的人数对比入学时的人数,少了足足四分之一。

“等等,也给我们宿舍拍一张。"胜华找了拍照的同学,招呼宿舍的人凑过来。

调整了下站位,和拍班级集体照一样,大家依然让关月荷站中间。就她一个没军装的学员,不站中间就破坏队形了。关月荷哈哈笑着,她可真是从入学到毕业都显眼呐!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入学时拿到学生证和毕业时拿到毕业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绪。

她还来不及流露出伤感情绪,就要赶着去帮舍友们收拾行李,并和老师们一道送同学去火车站。

绿色的火车,载着穿着绿色军装的学员,要奔向祖国四方。“月荷!再见啦!”

“再见哇月荷!常联系啊!”

关月荷一个劲地挥手,想说再见,突然发现喉咙发紧,眼睛也变得潮湿。几个头发半白的老师背过身去抹了抹眼角。这是一群有崇高理想的、风华正茂的、意气风发的、勤奋的、可爱的学生。再回头,看到剩下的唯一一个学生嘴巴快扁成鸭嘴了,眼睛眨得飞快,愣是没让眼泪掉出来。3

几人又不由得失笑。

差点忘了还要再送这个学生一段路,“关月荷同学,走了,老师再送你一段。”

关月荷闷着声音应了个"嗯”。

跟着老师们出了火车站,她说不用送,但老师们坚持要送她上车。于是,等到了公交车来,关月荷扛着自行车上去。售票员收了她两个人的票,因为她行李太多了很占地。脑袋从车窗探出去,关月荷和老师们道了再见。车子开远了,关月荷没忍住,又扁起了嘴巴。<2怪难受的。

自己重重地叹了声气,又叹一声..……

“你小闺女叹两天气了,我明天去给她弄块五花肉回来。“江桂英把这个月攒下的肉票拿出来点了点,够用了。

关沧海也想叹气,好不容易小闺女毕业回来了,也把关系转回了卓越服装厂,但完全没有给她提干的风声。还有大闺女,都考试结束了,通知书怎么还没到?

关月荷回到家的第三天,终于开始忙活起自己的事情,先是把家里搞了次大清洁,趁着日头好,屋里的窗帘、桌布都拆下来洗晒。曹丽丽帮她搭晾衣架,“你什么时候回厂里上班?”“过两天就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