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104
叶老师见她后知后觉地皱眉,哈哈笑了起来,没继续开她的玩笑,指了指给她留的空位子上的资料,道:“秦老师给你布置的任务。”“这么多?"关月荷吸气,这得弄到什么时候去?“不着急完成,你放假了带回家,开学再带回来。“叶老师道:“能者多劳。”行吧。
关月荷也没觉得多劳不公平。“劳"的不只是她,学校要办个英语报,任务就落在了英语专业的学生头上。她班上每个同学都被安排了任务,连第一届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也要帮忙干活。
叶老师感慨道:“政策不一样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一出来,外面多少人想着要学一门外语,英语最抢手。”
还开玩笑道:“你放假回家去,说不定还有人想找你补课。”今年的政策确实多变。
十月份,国家出了新政策,决定逐步缩小知青上山下乡范围,允许部分知青回城。京市则是取消了知青强制下乡政策。十二月,国家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从农村开始,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上下无数生产队等着看小岗村的成效。林忆苦休息日过来看她时就说了,大伯现在天天准点守着收音机,也没少叮嘱她老爹,让多留意上头政策的变动。
至于对外开放,先有赵攸同和其他各行业懂技术会外语的年轻人才前往国外学习,接着又是频繁的外交访问。
前段时间,外交部门到京大西语系选人进外交访问团。都是国家大事,他们普通人似乎沾不上边,但等政策真全面铺开落实了,又变得息息相关。
起码他们西语系的学生现在个个很有冲劲,都觉得毕业后大有可为。关月荷抱着资料回宿舍,隔壁的成霜追了过来,找她借英语磁带用。“我看你们英语专业的本科生都搞了个朗读活动,想参加的都能去。你们要不也搞一个?”
兰韵琴翻了下课本,笑道:“我们西语系的研究生也有办朗读活动啊,还锻炼身体呢。”
每天早晚跑几圈,跑完了就集合开始朗读。别说,跑完步了,嗓子也打开了,朗读起来更起劲。
主要是有关月荷在前面带着,她只管读自己的,完全无视路人的眼光,其他人被她带着,也能很快沉浸在自己的朗读声里。成霜一听,缩了缩脖子,她可受不了他们在外面跑完就边跺脚边读书的活动,“他们找团委借了空教室,都是在室内办活动。”“那多没意思,还是在外面朗读更起劲。“关月荷笑她,“你怕冷吧?串个宿舍还要批被子。”
成霜哼哼两声,说她皮厚肉厚当然不怕冷了。“你放假是回家还是留学校?“关月荷也顺便问起同宿舍的其他人,“你们呢?″
这一问,发现除了京市本地人,其他人都决定留校学习,包括了老家在福省的成霜。
其他非京市的舍友们,回家一趟不容易,且觉得寒假不够长,不如等到暑假了再回家。
“我的暖水壶不带回去,你们随便用。"关月荷边说边收拾行李,冬天的被子衣服厚,书本和翻译资料也要带回去,还有她的录音.东西真不少。成霜和兰韵琴缩着脑袋送她到楼下,帮忙把行李绑自行车上,才又把手藏起来。
“提前祝你新春快乐了,关月荷同学。”
关月荷把围巾往下扯了扯,冲她们摆摆手,“等我回来给你们带林忆苦同志做的好吃的。”
她推着车子往前走了一段,陆续遇到好几个西语系的同学。“月荷,下学期见啊。”
“月荷,回去小心啊。”
“好嘞,下学期还一块儿跑步读书。“关月荷一路挥手过去,走了一段,再回头,心情莫名地欢快起来。
她现在的同学们也挺可爱的。
已经在等着的关月华见她推着车子还蹦几下,啧了声,二十七的人了,还像十七的小年轻似的,一天天的,哪来那么多牛劲儿?她真是想不通。“你就庆幸我有牛劲吧!“关月荷不知道她心里所想,但在把她的行李挪过来一半绑自己车上时忍不住开口得瑟道。
在挤公交车时,关月荷又夸了一遍自己。没她一身牛劲,她们得在大冷天里一路蹬回家。她是有劲,但她也不想省几分钱遭这份罪。1“听说外交部去你们系选人进访问团?”
关月荷缓了一口气,才道:“甭想那么多,人家就选一个人,轮不着我。”选一个人,最后还不一定能被选上,跟着一起参加外交活动。被选上的是读了一年大学的本科生,人家从小在家耳濡目染,本来就懂不少外交知识,被选上很正常。她对自己有几斤几两很清楚。
关月华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见她完全不放在心上,也不知道是不服气还是恨铁不成钢,嘀咕了句:“你也不比人家差!"<1耳朵灵的关月荷赶紧抿嘴忍住笑,清了下嗓音,道:“当然了,就算差也只差那么一点点。”
但她觉得已经非常满意了。
放在十年前,她完全不会想自己还有被推荐上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学英语学了差不多八年,又正好赶上国家各行需要懂外语的人才的好时候。“做人要知足啊青天大老爷。”
关月华刚刚因她而起的那点可惜瞬间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