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收麦。”
林蕴将自己带来的改良镰刀、掠子等收麦工具分发给诸位里长:“若是有愿意提前抢收割麦的,都可以借用这些农具。人手不够的话,我的佃农和官府的衙役都会帮忙。”
林蕴说完,正要往下一个县衙赶,还没出衙门的大门,一位里长急匆匆地跟上来,问道:“林小姐,是不是神农又托梦给您说要下雨了?”林蕴回头看到他脸上的希冀,仿佛只要林蕴说是,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收麦,但林蕴说:“不是,神农这几日并未托梦给我,三日内有雨是我和几位研究星象的道长法师判断出来的。"<1
里长面上果然露出些失望,想必不是神农旨意,让他多了几分纠结。林蕴没再多劝,只道:“三日里或将下雨的消息请务必传达到乡民,至于里长你家的地要不要提前收,可以自行决定。”说完林蕴便快步出了衙门,踩蹬上马,御马而去。其实林蕴一开始想过要不干脆哄骗百姓,扯一通神农托梦有雨,确实简单粗暴有效果。她已经有了"小神农"的名头,再借神农之说,定然事半功倍。可她在大周教种田的本意是让更多的人不再挨饿,而不是把自己送上神坛,她是要教民,而不是愚民。<1
从前种田的方法都是切实的,是遥远的另一个时空的“神农们”教给她的,把这些知识当成"神农技法”传播给百姓们,她不心虚。可天象之事谁都能没有绝对的把握,若是将此事也扯上神农,三日后没下雨,又当如何?
那些靠汗水与努力辛辛苦苦建立的信任将分崩离析,她日后想推广实际的种田手段效果又要打个折扣。
若是三日后下雨,林蕴的威望的确可以更上一层楼,但这样她会不会越发对自己的招摇撞骗洋洋得意?
日后想让百姓做什么,便将自己的意志与判断包上一层神农旨意的壳子,借此凌驾于百姓之上。
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人说谎话说习惯了,迟早有倾覆的那一日。种地的人要脚踏实地,而不是在谎言之上搭建空中楼阁。捷径走习惯了,心浮气躁起来,便再也没办法好好做事了。5林蕴昨夜一夜没睡好,除了忧心天到底会不会下雨,也是在想此事,她不想成为那样的人。<3
大大大
通知完官府与各县里长,林蕴也没歇着,一边在田间帮忙,一边观察天色,每日回林园还要同老道商讨这天究竞下不下雨。纵使林蕴只是“劝收",没有强制要求,百姓间抢收的人居然也占了快七成。一是百姓对天灾实在过于恐惧,经历过的人宁愿损失一点,也不敢冒一点风险。
二是林蕴的亩产太过惊人,即使不是靠着神农,她的判断被更多人肯定信任。
再说了,林小姐借的镰刀比他们自己自己家的好使,那个掠子不用弯腰就能迅速割一小片麦子。
谁家人手不够,林小姐的佃农还来帮忙。
林小姐的板车推车也被借来帮忙拉麦子,麦子织机脱粒得又快又好。她自己的麦粒晒得差不多,便将提前准备好的场地借给他们,让麦粒干得更快些。总而言之,纵使是抢收,他们觉得今年收麦反倒好像更轻松了。第二日傍晚,最开始收麦的那一批百姓的田间只剩短短的麦茬,不管后面有没有风雨,与他们关系不大了。
变故发生在日头落下不久,起先只是微风,天暗下来,风却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之前没收麦的百姓见周围人每天忙里忙外,心中也是悬着的,他们甚至比收麦的人还要关注天象,一见风不小,他们便慌了神,丝毫不敢再犹豫。黄婶子拿着镰刀乘着月色出了门,嘴里一直骂刘老汉:“我早说了,我们听小神农的,也早收,你非要说再等等,等麦子多长长,这下好了,要是下雨批麦子淹了,我不和你过了!"<1
刘老汉有些气虚:“那你说收,不也只是说说而已,我就随便拦了下,你就不去了。”
两人拌了两句嘴,两个人谁也不看谁,邻居张冲从外面回来,见他们拿着镰刀出门,问道:“你们终于决定收麦了?你们的镰刀不快,赶紧去里长家领一把林小姐借的镰刀吧,今日许多人收完了地,农具都还了,快些去说不定还能抢到把掠子呢,那个特别趁手。”
话音刚落,就见方才还闹别扭的夫妻都小跑起来,方向一看就是去里长家里。
唉,要他说,这两口子一个样,事到临头开始急,谁也别说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