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变数
扰人心境却倒打一耙的谢钧袖手站在一旁,不等林蕴开口反驳,就转移话题问道:“前次书信中,你的台阁体已颇具章法,怎么又练起大字来了?”一听到这话,林蕴还想与谢钧争辩一番的气焰顿时消减不少,她如今抽出时间练大字,自然是因为那幅即将“代代流传"的题字。不想自揭其短,林蕴抬起下巴,学着谢钧平日里那副目空一切的样子,故作淡然道:“不过是对自己要求高些,力求事事精进罢了。"<1甚至她又从谢钧这里学了一招,占据主场然后让对面跟着自己的节奏走,她搁下笔顺势道:“我如今风寒差不多好了,之前的变法之事,谢大人可有空与我谈谈?″
谢钧点头,本想开口让严明将桌上的纸墨收拾一下,但抬眼一看,屋中只有他和林二小姐两人。
严明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躲了出去。
谢钧也没将十分有眼力见儿的严明再叫回来,而是自己动手刚刚写好、墨迹还未干的两张大字放到一旁的小案上晾着,再将其余的笔墨纸砚一一归位。谢钧的视线在笔尖停了一瞬,本该将笔洗净的,但再让林二小姐等一会儿她怕不是要急了。
别开眼,不再看那笔,谢钧同林蕴都坐下,隔着一张案,谢钧道:“册子没了,我又还没写新的,如今只能口述了。”谢钧不提还好,一提册子,那日烟熏火燎的呛闷仿佛又出现在鼻尖,林蕴不自觉地耸耸鼻子,道:“谢大人直接说吧。”早知道迟早要聊这事,她何苦当时陪着谢钧一起挨熏呢!聊起正事来,谢钧语气沉下来,不复方才的轻松,他道:“吏治整顿的'考成法"如今大周已然起步,此策会一直坚持下去,无须赘述。林二小姐提过的'养廉银′需等朝廷接受大量税银之后才能开始,所以暂且也不提。”“如今要谈的是′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大周在未来十几年内,要不要将两法一并实行。”
“一条鞭法"是将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征银,简化了税制,减少了百姓苛捐杂税的困扰,但并没有废除人头税。
而“摊丁入亩"完全废除了人头税,将其摊入田亩之中征收。从前的人头税是地主和百姓家里都是五口人,他们交同等数额的人头税。但人头税摊入田亩之后,谁家的地多,谁就交更多的税,进一步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一条鞭法"类似的政策已经在大周陆陆续续有尝试,这项税改是一定会继续推下去,但谢钧对“摊丁入亩”却犯了愁。对于有心治国的臣子来说,没有谁能对“摊丁入亩”这种彻底性的变革不动心。
自谢钧从林二小姐这里听到了这项变革之法,他就一直在研究大周有无可能在未来十几年内将“摊丁入亩"一并推行。如今谢钧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他对林二小姐道:“如今的大周推行’一条鞭法′已是勉强支撑,摊丁入亩'绝非此刻的大周能涉足的。”林蕴听出谢钧语气中遗憾之意,她回想一下,在他们那个时空,“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确是分别在两个朝代推行的。林蕴有些好奇:“谢大人是怎么作出这种判断的?”谢钧已然研究多时,他回答得很具体:“从白银、田亩人丁统计以及世家的反对程度。”
首先是白银。
“类似′一条鞭法'的税改在大周能推行的前提就是如今海贸开了,大量白银流入大周,大周境内的白银储备能够支撑百姓用银钱来交税。”“但这是南方富裕,北方可没有海贸输送大量白银,若是将人头税也完全摊入田亩计为白银交纳,北方可能反倒会民不聊生。"<1北方银钱紧缺,百姓又要用银钱才能交税,他们只能去卖粮食,粮食收成是季节性的,会出现百姓集体在某几个月大批卖粮,商人自然会从中压价,造成“银贵谷贱"的情况。
“所以就算只实行一条鞭法′,也需要确保海贸白银流入的稳定性,并且看住粮价,目前大周境内的白银储备没有实行摊丁入亩′的条件。”“其次′摊丁入亩′需要更准确的田亩和人丁统计数据,如今大周是隐田遍地,得先在’一条鞭法'实施过程中,将土地重新清丈,人口核查过一遍,这样才有实行′摊丁入亩'的基础。”
提到最后世家的反对,林蕴这八个月在大周也没少见识,她道:“是因为一条鞭法'在给百姓减少负担的同时,也稳了国家财政,所以有些开明的官员会支持,但′摊丁入亩′是动了所有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一定会强烈反扑对四?“林二小姐说得没错,“谢钧的语气中带着强烈的怅惘,“彻底性的变法令人心驰神往,但步子迈得太大,把人摔死了,那便一件事都做不成了。”林蕴看着眼前的谢钧,他总是意气风发的,但此时他面上的失落十分真切。谢钧将一条条的困难想得这么清楚,定然想了又想,最后不得不放弃。对着眼前难得苦闷的谢大人,林蕴选择笑出声来:“谢大人的变法就像我想选育良种一样,粮食需要时间生长,有时候一个不好,就会走弯路,一年年地试下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但路要一步步地走,我们就将眼前的事做好,尽力而为,有些事留给后来人愁吧。”
谢钧是个带有强迫症的完美主义者,林蕴可不敢有这毛病,不然她可能早就在频繁失败的试验中先疯掉了。
毕竟做实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