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火(1 / 2)

第149章大火

林蕴提着裙摆,急匆匆往外跑,宋府的门房宋伯是宋家的老人,瞧见小小姐闷头跑的样子,连忙提醒道:“小心门槛,小心门槛。”闻声林蕴一个急刹,回头问道:“宋伯,早上的信是什么时候送来的?送信的人是个清冷高挑,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小姐吗?她是刚走吗?”宋伯:“天还没亮就来了,人和小小姐你形容地差不多,走了有好一阵子了,她让我务必过半个时辰再将信递进去,说不想打扰小小姐你休息。”过去半个时辰,怕是来不及拦了。

登闻鼓设在午门,能“直诉天子”但这些年陛下怠政,只有久悬不决的案子他才会管。

不过登闻鼓一响虽不是陛下亲自审理,但涉及的案件"必须立案、必须调杳″。

林栖棠告的是权贵林岐川,那便是先由都察院受理,再交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司会审。

听起来敲登闻鼓是个告状的好办法,但比起官场上弹劾,林岐棠身为闺阁女子可以置身事外,亲自敲登闻鼓最后没将林岐川川定罪的话,她可是要受罚的。若最后只是证据不足、都察院后续接手监管还好,倘若是林岐川倒打一耙说林栖棠诬告,她又未出嫁,还是林家人,会被视为“大不孝”轻则责杖、禁锢,重则流放。

林蕴停下脚步,竭力压下焦躁,事已至此,拦是拦不住了,该想想如何增加林栖棠的胜算才是。

既然没走弹劾的路子,说明这个证据林栖棠没有信心能一举扳倒林岐川,她大概是是不想拖其他人下水,才想自己担责敲登闻鼓。林蕴在宋府门口来回踱步,最终一扭头上了马车,同车夫道:“去宁远侯府。”

大大大

宁远侯府,仁寿堂。

小佛堂内檀香萦绕,光线晦暗,郑氏跪坐在佛像前,指尖一遍遍捻过冰凉的菩提珠。

今晨的诸多变故已经让她这个老人家吃不消了,先是收到了栖棠的信,一转眼都察院便来人要传唤林岐川了。

林岐川出门前,特地说要来拜别母亲,安抚郑氏不要惊慌。他走后,郑氏整个人浑身发颤,她口中一遍遍念着经,祈祷她的栖棠能平安。

忽然,“吱呀”一声,佛堂的门被推开。

刹那间,汹涌的晨光破开昏暗,将空中浮动的尘埃都照得纤毫毕现。郑氏愕然回头,林蕴正背光而立,她问:“祖母吃斋念佛祈求心安,真的有效果吗?”

眼前的郑氏,比林蕴在中秋家宴看到的,更要干瘪几分。林蕴此来,自然不是闲得发慌特地来嘲讽郑氏,林蕴怀疑她手上可能有证据。

因为重启,林蕴听过两遍杨嬷嬷的坦白,第一次她乍闻真相,再加上要急着出门,便没来得及深思。

但第二次她便觉得有蹊跷,杨嬷嬷当时怕惹火上身,她是匿名将潘嬷嬷看见林岐川勾结敌军的消息递给郑氏的,但按照这些日子林蕴在宁远侯府看到的手段,当时查出告密者并不是难事。

而观郑氏和林岐川的平日相处,林岐川显然知道郑氏知情,郑氏当年远在皇城,又不在战场,如何得知战场秘辛?林岐川岂会不好奇?哪怕郑氏突然心软,不追查是谁给她递的消息,林岐川也会斩草除根,将杨嬷嬷揪出来,绝不可能放过。

但杨嬷嬷又好端端、安稳地活到了今日。

那只能是郑氏手里有别的证据,她与林岐川都知道这份证据的存在,所以林岐川才没想到府里可能有其他人知道此事。之前林蕴以为凭借郭权就能给林岐川定罪,便没想着要从郑氏这里入手,而且林蕴与她毫无情分,郑氏瞒着这个秘密这么多年,自然不可能给她。但如今不一样了,林栖棠以身犯险了。

从前,在郑氏心中,死掉的林岐诚没能争过宁远侯府的富贵,郑氏选择了隐瞒。

此时此刻,活生生的林栖棠能赢过这烈火烹油的荣华吗?林蕴道:“堂姐今晨来宋府送了一封信给我,说要去敲登闻鼓告父亲当年战场通敌,祖母呢?祖母也收到了吧?”

郑氏没让一旁的嬷嬷扶,而是自己撑着香案,缓缓从蒲团起身,对于林蕴的质问,她避而不谈,只道:“未经通传,便闯了进来,便是要我说此事?“你放心,只是家里人有些误会罢了,闹得大了些,你父亲离开前还同我说,他不会计较栖棠一时的误解,两人事情说开了,很快会回来。”林蕴听了想笑,事到如今,郑氏还要粉饰太平:“祖母便是这样宽慰自己什么都不做,缩在这里吃斋念佛的吗?”

“堂姐看似性情淡然,实则执拗倔强,这次告不成,她不会放弃的,林岐川今日因为要稳住祖母你,告诉你他糊弄过去便不会追究,但日后他真的不会想方设法地蒙住堂姐的眼睛,捆住她的手脚,让她再也没办法插手此事吗?”“阖府上下,祖母对堂姐最是真心,瞧着关怀备至,可祖母真的对堂姐付出很多吗?你只不过通过对我和林清昭的吝啬与排挤,对比之下,来让你的真心看起来更可观一些。”

林蕴早想说了,郑氏从前对林栖棠看着是不错,但满皇城和善的老封君也有几个,对孙女们也能达到郑氏对林栖棠这样。郑氏在宁远侯府之所以显得对林栖棠格外好,那便是因为她对其他人格外不好,比出来的罢了。

“一旦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