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百分之百的检修以及修理任务……但凡是人类宇航员可以做到的,它都可以做到,甚至更精确!”
“同时根据我们的这个机器人的特性,空间站的外观设计上也进行了一定的优化,设计了诸多连接点,以便为我们的机器人出舱活动的时候提供着力点进行固定,我们的机器人可以使用任何一条机械臂上的专门卡扣对接这些连接点,起到固定作用。”
第三百九十二章 史上最大的空间站发射!!
“我们还给这个太空作业机器人内置有多个化学推进器以及电力推进器,联合使用下,化学推进器可以提供短时间的较大动力,电力推进器则是可以提供少量,但是能耗更低的动力。”
“该机器人甚至可以直接脱离空间站,独自在太空环境下进行航行,只不过有动力续航时间不长……我们这个说是机器人,但其实更像是一个具备灵活灵动能力,具备作业能力的航天器。”
“后续空间站发射成功后,我们就会利用五号火箭上打青龙飞船,把一台太空作业机器人以及其他空间站所需要的诸多补给送到空间站,以在真实的太空环境下进行各种测试以及初步应用!”
“一切顺利的话,后续我们将会在空间站上部署至少三台机器人,以完成相应的各种任务,大幅度减轻宇航员的工作量,并提升空间站的使用寿命。”
徐申学看着前方这个主躯干是个长方块,然后伸出来四个机械臂的古怪机器人,感觉也挺奇怪的……说实话,这不太符合他对机器人的外观期待,也不符合大部分人对机器人的外观印象。
机器人嘛,很多人就觉得机器人,就应该是智云集团里一月份的时候对外发布的双足机器人那样的!
不过徐申学也知道,专业的技术人员把太空作业机器人设计成这样,自然有他们的道理。
所以徐申学也不会去评价什么。
看过了这太空作业机器人后,徐申学还和其他人一起去看了其他的一些南门航天的产品,包括青龙载货飞船,黑龙载人飞船,这两个都是属于十二吨级别的飞船,用五号火箭的复用模式进行发射,最大程度上节省运力成本。
随后还看了南门航天和智云机器人合作研发的其他一些太空用的智能化设备,这些智能化设备,其设计出来的最大目的是在月球或火星上用来挖掘,提炼矿产,然后用于就地生产各种零配件,乃至设备。
这是未来建造月球或火星基地的重要一环……毕竟不能什么都从地球上运过去,那样时效太慢,而且成本太高。
所以南门航天的工程师们就想着,干脆造一批高度智能化的设备,在当地直接挖矿、提炼、然后通过3D打印等方式就地制造部分零配件甚至部分设备了,或者是用来收集、提炼原料,实现基地的部分自给自足,甚至为返航飞船提供燃料。
考虑到火星上有二氧化碳以及冰,可以为采用甲烷液氧发动机的飞船提供燃料,南门航天早早就启动了甲烷液氧发动机的研发了,目前都快要测试成功了。
玩太空探索,徐申学可是认真的,而且是真的一步一步去做。
看了诸多新鲜玩意后,徐申学心满意足,然后又和航天机构的人一起看了准备发射的天空三号核心舱。
一开始只是听数据还没什么感觉,但是真正看了,才知道这个空间站核心舱是真的大!
长度都达到了二十多米,直径有六米多,这可比之前的天空二号试验空间站大了好几圈。
“这是我们人类历史上,制造出来的最大的空间站或卫星了,我们的一个舱,就抵得上国际空间站里的三个舱!”
“后续的两个实验舱也是这个尺寸,后续三个舱室组合起来就能够达到一百八十吨净重!”
“如果有需要,未来还进行进一步扩展到六个舱室,整个空间站的净重会达到三百六十吨。”
“而在三个舱室的情况下,可以为十名宇航员提供长期驻留的空间以及物资,当然,实际上我们不需要这么多人,前期规划是长期驻留三人,然后进行适当的轮换,以提供更多的空间和物资给载荷专家进行各种科学实验!”
宇航员里,分成三种,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宇航员,也就是航天驾驶员,用来操控飞船或空间站的。第二种是航天工程师,这是用来负责保障飞船或空间站运行以及安全的,并提供各种技术上的建议。第三种则是载荷专家,这种一般并不是专业的宇航员,而是以科学家为主,他们在空间站的唯一任务就是进行各种太空科学试验。
其实,整个空间站,包括前面的两种宇航员,某种意义上都是为了载荷专家而服务的……空间站本质上就是个太空实验室,其目的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进行各种太空环境下的科学实验。
而进行这些科学实验的,就是载荷专家了。
徐申学远远的看着这个二十多米高的天宫三号核心舱,然后都不由得感叹:“这还真够大的,不过有了这么大个的空间站,那么我们搞商业空间站也就更好搞了。”
一旁的人道:“我们合作开发的商业空间站也差不多完成设计了,不出意外的话,我们明年就能打上去。”
“不过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