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变故(两更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变故(两更合一)(1 / 5)

第69章变故(两更合一)

临近子时,陛下身边的总管方来宣旨,候于昭明殿中的群臣可自行归家。2并无任何的盘问与搜查,候了两个时辰有余的文武百官陆陆续续出了昭明殿,未有分毫抱怨。

偌大一场庆功宴,在一片慌乱与猜疑中匆匆收场。顾宁熙随在文武臣工中,与表兄对上了视线。今夜情势太过混乱,他们不宜多说话。

百官中无一人被扣留,顾宁熙垂眸,那便是代表宫中已经查明投毒之人不在席上?

脚步迟滞时,顾宁熙回眸望了右首那张空着的席位,眼底划过一抹担忧。都这个节骨眼上了,淮王骤然出事,想也知道与夺嫡拖不了干系。昭王殿下累累军功上又添力挽狂澜、平定河北这一桩,在地方的民望达至顶峰。无论是太子还是淮王,只怕都有日夜难安之感。宫门未落锁,顾宁熙的车驾与武安侯谢谦停在了同一方向。擦肩而过时,顾宁熙低声道:“小心些。”此案就算不冲着昭王殿下,也必定要动他身边人。谢谦无声点头,心心中却想,连一场庆功筵席都等不了,可见他们忌惮殿下到何种地步。

昭明殿后殿中,四位太医分作两班,轮流守在淮王殿下病榻前。毒素排出小半,殿下性命已无虞,但仍不能掉以轻心。因淮王殿下身子尚虚,又暂时配不出对症的解药,院正只能先斟酌用药,以固本培元为上。

“父皇,母后,"太子陆恒道,“夜色已深,父皇母后不如先行回去歇息,此处交由儿臣照管。”

幼子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姚皇后守了大半夜,此刻摇摇欲坠。明德帝吩咐侍女送皇后娘娘回宫中歇息,温言劝道:“诚钰已无性命之忧,一时半刻也醒不过来,你莫熬坏了自己的身子。”陆恒亦道:“母后安心,六弟必定会安然无恙,加害六弟之人一个都跑不了。”

陆憬一语未发,明德帝深深看了太子一眼,目光又落回在自己身畔的祈安。侍女们扶起皇后娘娘,传过凤辇,送体力不支的娘娘先行回凤仪宫。明德帝沉声交代过御医和服侍之人几句,对陆恒道:“若有消息,随时令人来禀。”

“儿臣明白,请父皇宽心。”

有太子在这里守着,殿中还安排了明德帝的心腹侍从。折腾了这一夜,明德帝对陆憬道:“走吧。”陆恒一礼,殿内仆从们齐声恭送了陛下与昭王殿下。冬夜里更添了几分寒意,明德帝未传轿辇。夜间出宫不便,他已吩咐留太子与昭王在宫中宿一晚。

他望着神色沉静的人,从入后殿起,相较于长子的焦心忙碌,祈安显得冷静许多。

一路上父子二人无话,明德帝想起御医私下的回禀。诚钰身上所中之毒颇为罕见,一些症状很容易被误以为伤寒。若非毒发,寻常把脉很难看出端倪。御医们拿不准药性,若查不到下毒之人,他们也只能慢慢调配药方。

且…明德帝凝眉,御医道诚钰中毒时日已久,约摸有数月。今日是酒水提前催发了毒性,他才会吐血不止。如若不然,等到日后毒发,恐怕大罗金仙也再难挽回诚钰的性命。

数月前,便是在河北军营中。

“父皇有话不妨直言。"陆憬的声音坦坦荡荡。既没有证据,明德帝还是相信自己一手带大的儿子。但诚钰病重,这个孩子一向是怕疼怕苦的,此案他必须得给发妻、幼子一个交代。明德帝已诏命刑部、大理寺暗中严查此事,因道:“宫中正值多事之秋,这两日你且先住在宫里,也好帮衬一二。”停顿一息,陆憬道:“儿臣领旨。”

纵然宫中有意压下消息,但十一月十五那晚的庆功宴上,文武百官多少双眼睛看着,事情怎么可能瞒得住。

脉案虽未流出,可淮王殿下席间吐血不止的模样,除了中毒不作他想。此外,这两日太子殿下与昭王殿下都被留在宫中,愈发让事情变得复杂起来。“你怎么看?“孟府内,孟庭合上了书房房门。原本私下里与熙儿相处,他总会留一扇窗子。但今日交谈的事太过敏感,也恐宣平侯府人多眼杂,他们才选择清静许多的孟家。无凭无据,顾宁熙只说自己的结论:“不可能是昭王府动的手。”她清楚昭王殿下的心性和为人,就算与淮王交恶,就算夺嫡之争步步紧逼,他也不屑用这等下作的手段。

“那便是一一"孟庭压下声音,“是淮王殿下自导自演?”他不了解昭王,但他相信熙儿的判断。

此案陛下虽说交付有司秘密查探,但四方总有消息传出,亦很难查到其中来源。

淮王殿下中毒的时机颇为微妙,正好是选在河北军营中,种种证据都指向昭王殿下。

况且他还特意选在庆功宴上捅出此事,令所有人始料未及。孟庭道:“安排得步步缜密,如此水到渠成,反而惹人怀疑。”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陷害,目标唯有昭王府。顾宁熙不语,强迫让自己客观些许:“但这般明显,有时候也会让人揣测,昭王府正是仗着自己是最大的嫌疑对象,行事无所顾忌。”孟庭明白顾宁熙的意思:“况且河北军营中昭王殿下大权独揽。就算查明真相,并非昭王府所为。但淮王乃昭王殿下的亲弟弟,恐怕陛下也得治昭王殿下一个失察之罪。”

卷入夺嫡混战中,刑部和大理寺还不知该如何头疼。顾宁熙没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