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名分(2 / 3)

对旁人,你下意识是不想嫁,你不喜欢孟家表兄;而对陛下,你一直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官职前程,从来没有′我对他无意,我不想嫁给他'。”

“还没分清楚?”

顾宁熙垂了眸,顾宁婉言尽于此:“你自己琢磨去吧,大清早就让人不安生。”

她早便看出来,陛下在妹妹心里是不一样的。这些年围在妹妹身边的莺莺燕燕太多,反倒是正经的男欢女爱,没有人教过她。

顾宁婉道:“回去多看看风月话本,兴许能学到些。”顾宁熙点头:“阿姊,你这儿有吗?借我两本。”“我怎么会有这些东西,我又不一-顾宁熙!"<1顾宁熙熟门熟路溜进了内室,阿姊卧房中的暗格都是她帮忙打造的,她一清二楚。

她敲了敲榻边的暗格,里头果然藏有东西。她收手未动,等着阿姊过来。顾宁婉拿她无可奈何:“好啦,这本我还没看完,换一本给你。”她带了顾宁熙去书房,成柜的经史子集中,从角落处翻出了几册保存精心的话本。

坊间私刻书不少,最风靡的便是这一类书。顾宁婉挑了挑:“先看这两本罢,总有些用场。”顾宁熙从善如流,收进自己的招文袋中。末了她又问了一句:“阿姊,那你说他为何要不高兴?”

她又不曾回绝过他,无论是牵手或是亲吻,不都是由他来么?“他可能觉得一-"顾宁婉想到自己的答案都有些想笑,“他可能觉得他见不得光吧。”

仁智宫中,陆憬空了两日闲暇来此请安。

在别宫颐养数月,太上皇的心绪已好转许多。没有政务压身,他闲时赏花遛鸟,又有幼子们承欢膝下,享一享天伦之乐。祈安孝顺,太上皇对他自然是放心的。

他已卸了重担,原本还留心着朝中事宜,但祈安一桩桩一件件都处置得当,无需他再行忧虑。

他只嘱咐了一句:“重新划分州县是大事,又要安抚早些年归顺的功臣,不要太操之过急,免生动乱。”

“儿臣明白。”

太上皇不紧不慢地喝着汤羹,时而命侍女为皇后和祈安布菜。他道:“朝局渐稳,你的婚事也总该考虑起来。”从前祈安年轻气盛,迟迟不愿纳妃。如今可不一样,立后乃国之盛典,还关乎宗庙传承。

太上皇提点道:“你该成家了,后宫中总得有人为你操持,绵延皇家子嗣。”

陆憬眸光微动:“儿臣也如此想,父皇安心便是。”听他话中的意思,太上皇品出了些苗头。

姚皇后慢慢尝着时蔬,这段日子以来,她倒是不曾听闻京中有纳贵妃的消息。

看来这两个孩子尚算和睦,至于能不能最终修成正果,且看他们之间的缘法。

她已是鞭长莫及,也不该再行干预。都是聪慧的孩子,只盼他们二人能各自称心遂意罢了。

在仁智宫停留一晚,陆憬第二日便启程回宫。途中经过一片房舍,原是修建仁智宫时朝中官员所住,眼下拨给了戏班。陆憬遥望中央一处院落,又想起那个同榻而眠的晚上。回京的政事依旧忙碌,许多政务须赶在万寿节前处置完毕。孙敬入殿奉茶,见陛下手中几封奏案已批阅毕,方在看五月里中书省官员轮值的名录。

孙敬记得今日终于轮到顾大人当值,却不见陛下有什么吩咐。他不敢多嘴,躬身退下,又忍不住踱去值房转了一圈。透过轩窗,顾大人在案前专心致志读书,时而提笔批注几行。留心到窗外的动静,顾宁熙抬首,有礼问道:“大总管寻我有事?”孙敬陪了笑:“不敢不敢,只是看看御书房周遭有无不妥罢了。”他先一步离开,着实摸不透这二位主子的心思。御案上,茶水已晾至五分凉。

陆憬搁了笔,几日未见,他算是看明白了。若是自己不召她,她从不会主动来寻他。

不见便不见罢。

已是夕阳西斜,孙敬在御书房外来回转悠。他道:“陛下,可要奴才请顾大人来一趟?”陆憬不语,孙敬便贴心心地去传话。

然不多时他折返,声音都低了两度:“陛下,顾大人说……今日晚间不得空。”

御书房内更静了三分。

月挂中天,顾宁熙在烛火下打磨一根玉簪。1她先前学过玉雕,还是只能做最简单的式样。为了买这块玉料,耗了她小半年的俸禄。紧赶慢赶这些日子,总算是快要完工了。

“大姑娘。"书房外,吟岚对顾宁婉一礼,迎了她入屋。“阿姊。”

顾宁熙暂时放下手中物件,请了阿姊落座。顾宁婉递来一方折好的药方:“你要的东西。”是她亲笔誉抄,怕让侍女经手露了消息,便自行送来。她的嫁妆中,母亲所有都为她准备得齐全。母亲盼她嫁入宁国公府,先诞育子嗣稳固地位,接着安心执掌中馈,压制妾室。有时她都觉得母亲对她的教养不是教女儿,而是在教别家的儿媳妇。顾宁熙略略扫过上头的药材,她要分成好几副药方将药抓齐。顾宁婉叮嘱道:“药材须得用上好的,便能不伤身。”京都世家中不少当家夫人都用这样温和的方子,绝对可靠。若换了妾室,就不会如此金贵。

“好,多谢阿姊。”

顾宁婉担忧:“你银钱可够?"每月须用三副,如此无需忌讳事前与事后。顾宁熙点了点头,她惜命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