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金丝雀(五)
顾宁熙有些倦,轻轻靠于陆憬怀中。
华贵的宫装上沾了尘土,依旧锦彩流溢。
陆憬脚下稳健,夜色中察觉到她似有若无的依赖,心中一瞬便软了两分。他抱着人回到晚间下榻的瑞安殿,命侍女打了温水来。顾宁熙在铜盆中净了手,陆憬接过了侍女递上的一方中怕。“怎么跑到北门去了?"他替顾宁熙拭去水珠。顾宁熙的手生得修长漂亮,提笔作画时赏心悦目。她的掌心洁白柔软,这样一双手,很难让人想到下笔著文章时的犀利锋芒。烛光为她如瓷般细腻精致的面庞镀上一层暖融融的光晕,陆憬并不觉得她会在仁智宫中迷了方向。
“那儿原本有一排值房,臣妾想去看看。“她长睫颤动,“陛下不是来过吗?”她在仁智宫中督办差事时便住在其中一方小院,现下已挪作他用。那一日她在监看花苑工事,收到侍从传来的消息,道昭王殿下过仁智宫,李侍郎请官员们过去拜见。
不过他并未久留,当日便策马归京。
陆憬有了印象,那时她在京郊许久,休沐日里他忽而很想见她。于是命侍从牵了马,一去一回耗了他一日的工夫。元乐站在工部官员中,对他依旧客气冷淡,仿佛从不曾认识他。
他失了谈话的兴致,回程时在寂静的官道上,却对自己见不得光的心思愈发明了。
见到元乐,他心生欢喜。
他对少时好友心存妄念,再无坦荡。
夜色渐深,顾宁熙解了衣裙,去一旁逼?室中沐浴。明日尚要赶回京都,又是在仁智宫中,陆憬今夜要了一回便罢。他将顾宁熙揽于怀间,轻抚着她纤薄光洁的脊背,看她慢慢平复着气息。相拥而眠,顾宁熙怀了重重心事,毫无睡意。有一句话绕在唇畔,她真的很想问问清楚。“若是……”她开口,“若是没有欺君之罪,陛下能容我去江南吗?”顾宁熙并非要与他论从前情谊,她有自知之明。他离京时她有千般顾虑,未能与他同甘共苦,也不奢求在新朝时能得他多少庇佑。可他连淮王府的官员都能恩赦任用,而以她的资历与政绩足够外放成为地方刺史。他若是还恼怒她,她可以躲得远远的,再不在他面前出现。“江南有什么好的,值得你这般心心念念惦记?"1顾宁熙没有避开帝王的目光,固执地等着他一个答案。“绝无可能。"陆憬干脆利落答,断了她所有念想。顾宁熙沉默下来,多年来孜孜以求、只剩一步之遥的愿望在此刻彻底烟消云散。
他为何要这般对她?是折辱,还是喜欢,又或者这二者本来就是一样的?顾宁熙不再问,才鼓起勇气开始的话题就这么中止。陆憬更没有继续话题,难不成要他告诉元乐,就算她是男子,他也早已动了断袖的念头?<3
何其荒谬。
再者,他更不像孟铭轩,早早便知晓元乐是女郎,不必为此彻夜难安。二人呼吸相闻,几息的寂静后,顾宁熙结束了今夜的谈话:…臣妾知道了。”
她合了眸,寻了个更舒服些的姿势入眠,但仍旧在陆憬怀中。她的身影清瘦窈窕,陆憬知晓她还没有睡去。不知过了多久,怀中人的呼吸渐渐变得平和。陆憬反而越发清醒,不知不觉竞第一次回想起初登基的那段光景。他那时确乎是气得狠了,径直就将元乐迎娶入宫中,没有给她接受的时机。1整座皇城都在他脚下,他也清楚元乐并非宁折不弯的性子,是以他行事无所顾忌。
一切也确如他所料,元乐好生留在了他身边。本就应该如此,或许重来一回,他会用更温和些的法子。但陆憬并不后悔,放手于他绝无可能,
无论如何,元乐只会属于他一人。
秋日寥廓,天幕湛蓝澄澈,一行大雁南归。天气爽朗舒适,坤宁殿明窗下,顾宁熙翻开了最后半本书。秋日里是读书的好时候,读书让人明理,也让人宁心静气。砚春为贵妃娘娘端来了点心,瞧那么厚的三册书,娘娘半月的工夫竟已快读完。
她笑道:"娘娘用盏酥酪,歇歇眼睛吧。”“放这儿罢。”
顾宁熙阅完一页书,这几册是前朝的史书,读来没什么意趣。不过也无妨,就像这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从那夜后,她认清了自己的命数,外间自由山水大抵与她命中无缘。往后余生还有很长,再伤春悲秋也无益。白白蹉跎光阴不提,还熬坏了自己的身子,不值得。
顾宁熙在书中别了一枚书签,执起了白瓷盏上的小银勺。不过说来容易,要想真正做到仍是艰难。
秋风吹落几片黄叶,点缀于小径。
“娘娘,"砚秋来禀道,“内廷的何管事到了,说是您要的东西做好了。”“当真?让人进来。"顾宁熙眸中添了些神采,去正殿凤座前落座。何管事踏入殿中,身后的两名宫人各捧了托盘。“奴才给贵妃娘娘请安,娘娘万福。”
“都起来吧。”
砚春和砚秋呈了东西给娘娘过目,何管事面上堆笑,贵妃娘娘前几日传了命令,说是想要一套做木雕的工具。
虽觉得奇怪,但内廷还是兢兢业业照办,必得当好坤宁殿的差事,让贵妃娘娘满意。
“因不知道娘娘喜欢什么样的,奴才等就擅自做主备了两套。”何管事抬眼,悄悄打量上首贵妃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