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遵只觉一股寒意自脊背蹿起,混身打了个寒战。
此刻,营帐内的气氛压抑而凝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无奈。
成公英率先打破沉默,让自己镇定下来,目光看向曹丕:
“陛下,如今败局已定,一味的责备自身或他人,都已毫无意义,此次虽遭遇重创,但幸得陛下平安归来,而且还带回了一万余人马,这已然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当下追兵尚未追至,我们应当尽快率领剩余军马北上,退往安弥城才是上上之策,若再迟疑,恐怕会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曹丕原本就紧绷的神经,在听到这番话后,不禁一凛,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惧意。
他眼神中透露出懊悔,咬牙切齿道:
“早知如此,朕就不该去当这个小丑,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唉……”
长叹一声后,他终于下定决心,挥了挥手:
“罢了,传令下去,全军即刻北上,退往安弥去吧。”
胡遵在一旁暗自松了口气,无奈望向鸾鸟城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经
此一败,曹丕所率领的兵力折损近半,可谓是雪上加霜。
张掖已然是守不住了,他也只能无奈跟着曹丕一路北逃,不知前方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
想到这里,他不禁又发出一声长叹:
“早知如此,我就不该自取其辱呀……”
随后,一万魏军如同惊弓之鸟,沿着北道,脚步匆匆、神色仓皇匆匆离去。
……
与此同时,在鸾鸟城以南的屋兰城,却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七万汉军正有序入城。
城头之上。
萧和等正一同围看凉州地图。
陆逊手指着地图,眉头微皱,分析道:
“这凉州地形狭窄,东西相聚千里之遥,若曹丕退至敦煌,那么我军的粮道便会被拉长八百余里。”
“以当下我大汉的国力而言,恐怕难以支撑如此漫长的粮道补给,一旦粮草供应不上,前线将士必然陷入困境,这仗可就难打了。”
在凉州作战,最大的困难便是粮道过长。
这也是为何多年来,羌胡多次叛乱,汉廷却总不能将其彻底斩草除根的重要原因。
每当朝廷大军一到,那些叛兵便向西逃窜,深入凉州腹地。
而朝廷最终都会因为凉州粮道过长,运输困难,无力深入追击。
过个几年,叛军又会再度卷土重来,朝廷只能继续派兵讨伐。
如此来回折腾,叛军依旧猖狂,而大汉朝廷则被耗尽了国力,国势日渐衰微。
可以说,汉朝国力的衰落,与凉州的叛乱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前车之鉴,萧和自然心知肚明。微微点头:
“伯言言之有理,若叫曹丕逃往酒泉,确实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麻烦……”
赵云听后,眉头渐渐凝起,陷入了沉思。
就在这时,城下突然传来一阵欢呼声。
“捷报!鸾鸟大捷——”
马谡高举战报,满脸欣喜若狂,一路狂奔而来。
“禀车骑将军,大司马,孟起将军发回捷报!”
马谡气喘吁吁道,“我骑兵赶至鸾鸟时,正逢曹丕火烧骠骑将军所部,我军重创敌军,斩敌万人,敌将阎行亦为骠骑将军所斩!”
城头上一片惊喜之声。
赵云接过捷报,仔细审阅起来,眼神中渐渐透露出惊喜。
半晌后,他看向萧和,由衷赞道:
“还得是大司马呀,没想到曹丕果然使诈,幸得大司马提醒,叫孟起率骑兵赶往鸾鸟,才破了曹丕那小子的诡计,若不然此次我军恐怕要吃大亏了。”
说罢,赵云将捷报展示给众人。
众人看过后,纷纷啧啧慨叹,对萧和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甘宁却端详着捷报,眉头微微一皱,看出了其中的疑点,问道:
“奇怪,曹丕是用什么手段竟能从内放火?这火势如此凶猛,必然有内应或者特殊通道,否则很难做到。”
萧和听后,微微一笑,解释道:
“曹丕是学我旧计,事先预留地道连通城内外,他安排了一支奇兵,通过这条地道,潜入鸾鸟城内四处放火,这才造成了混乱的局面。”
听得萧和解释,众人顿时省悟。
陆逊更是说道:“大司马此计,当真是拍案叫绝,但不知是何人邯郸学步,敢在大司马面前班门弄斧?
众人听后,纷纷猜测起来,究竟是谁会想出这样的计策。
萧和思绪飞转,脑中很快浮出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