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文书院 > 武侠修真 > 国潮1980 > 第九百七十二章 设想

第九百七十二章 设想(2 / 4)

层卷席就行了,什么不碍的。

而且由于现在作为主材的玻璃便宜了,要重新再修好,反而比起当年要便宜得多呢。

回头要能从黄土岗请个有经验的花把势来,利用棚内火炕的温度,不但能在隆冬培育出反季节的新鲜蔬菜,而且还能用火熏出反季节的美丽鲜花。

用这种办法产出的蔬菜就是过去所说的“洞子货”,主要有黄瓜、扁豆、茄子、韭菜等品种。

用这种办法产出的花卉就是京城着名的“煻花”,有叶菊、牡丹、碧桃、水仙、玉兰等二十多种。

过去的马家,冬天不但有鲜果、鲜菜可食,堂前的鲜花也是一年四季不断的。

尤其是花洞子培植的“龙须牡丹”最为有名,一年可开两季。

不像洛阳牡丹,一年只有一季花开。

没的说,经过老爷子亲临现场绘声绘色的描述。

在宁卫民的脑海里,过去马家的盛景,越发的清晰和完善起来。

他大有孙猴子发现了“水帘洞洞天,花果山福地”的感触。

一想到自己以后也能够有这个福气,享受冬天自家产的鲜花和鲜菜了,他就美得要冒鼻涕泡。至于最后,真正让宁卫民心潮澎湃的还是得说那戏楼。

这个戏楼尽管已经被魔改的面目全非了,变成古今文化协会的办公楼。

而且多年以来历经风吹雨打,戏楼的外貌已经被岁月腐蚀,显得陈旧不堪。

但话又说回来了,这座戏楼高度足有八九米,总共三层。

从外面看去,飞檐高挑出屋嵴之上,在一片平房中突兀耸出,依然有股子迥然不群的劲头。

而且宁卫民跟着康术德走进去之后,发现里面变化还不算太大,基本上是可以分辨得出旧日的模样。

在老爷子指引下,原有的前台后台、上下场门的位置,仍能找到。

抬眼望去,飞檐立柱、彩画合玺,虽然已经斑驳,可凭着痕迹分辨,无一不极尽讲究。

但最牛的还得说原有的那个大舞台。

那台子的高矮能与一个成年人的胸口平齐。

锣鼓家伙是可以摆在在台下口的,还可以挂上纱帘相隔,说起来比京城有名的广和楼戏园子还讲究。

虽然宁卫民蹬上舞台的时候,只觉得木板已经不很平整,脚跺上去是“砰砰”响。

不是这块翘上去,就是那块凹下去,还有大缝子,不留神就能绊一跤。

但他一旦了解到原有的多维设计和舞台真正的功能多强,也不得不挑大拇指,由衷赞一声“牛”啊。

要知道,舞台中央靠后的木板,是可以挪动的,

据康术德介绍说,这东西比较神奇。

演员站在井口唱戏可以拢音不说,如果有剧情需要,还能从井口往戏台上喷水做水如泉涌或者是行云布雨的特效。

舞台二层也了不得。

原先是有特殊的设施,曾经安装过绞车的。

要是演个天女下凡什么的很是方便。

三楼是神仙待着的地方。

要是演《安天会》,看孙猴儿大闹天宫打上凌霄宝殿的一出戏,那就用得上了。

除此之外,整个戏楼顶部的那个木凋的藻井也足够华丽精美。

那是由一块块梨花木凋成,层层向里收缩,同样也为的是拢音。

正中间还有五只飞翔的蝙蝠环绕着一个巨大的顶珠,新奇精致,在京城绝无仅有。

宁卫民就是看到这玩意才看迷了的。

他仰着脑袋,满目都是头顶招眼的美轮美奂。

脑中则幻想着当年最为盛大的场景,上中下三层同时有演员演出的情景,花团锦簇,五光十色。

那样的场面该是多么壮观精彩啊。

眼睛肯定是不够使的了!

只可惜如今的人是没福气看到了!

不过让宁卫民没想到,原本一直都挺高兴的康术德,这个时候却明显没刚才那么有兴致了。

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意气消沉,有点扫兴。

忽然之间,老爷子叹息了一声,居然袒露出无比消极的心思来。

“卫民啊,我这寻思呢,要不那几处就先别修了。咱们去看看就完了,那几处院落和房子就先放那儿搁着吧。反正咱们也用不上,就不花那冤枉钱了。”

这一下可把宁卫民给整湖涂了。

他心说,这好不容易才给您把房子弄回来的。

怎么说不修

最新小说: 苏小姐马甲被爆,全京城都跪了! 都重生了,老娘嚣张一点怎么了 小可怜被赶出门后,成了豪门少奶奶 校花别追了,我只爱我的高冷女神 都如你们所愿了,你们哭什么? 重生成反派富二代他爹 携子逼婚你不娶,相亲另嫁你急什么 徒儿已无敌,带着六封婚书下山吧! 穿越七零后,我被糙汉老公宠上天 藏起孕单,陆总离婚请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