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番外5(1 / 3)

第127章番外5

交易市场的开幕选了个非常好的日子,天朗气清,阳光明媚。偶有白云飘过,依旧遮不住那辽阔舒朗的万里晴空,严雪站在台上,整个人都笼罩在了明媚中。

她拿着话筒笑了笑,“交易市场找我来讲几句时,我是有些意外的。毕竟我已经离开长山三年了,可能大家都已经忘了我。”扩音喇叭中传出的声音有些失真,但依旧难掩她语气里的温和镇定,还有那站在哪里都从未改变的从容不迫。

不知谁在下面喊了句:“没忘!严技术员可是上过省报的!"惹得知情的人一阵笑。

严雪也跟着笑,“看来还有人记得我啊,果然我是咱澄水自家人。”一句“咱澄水自家人”,瞬间拉近了彼此的关系,台下那些澄水人听着,脸上都更多了几分笑意。

尤其是几个林场出来,曾接受过严雪指导的,“严技术员好像一点儿都没变。”

岁月似乎格外偏爱美人,十几年过去,严雪依旧是当初木耳种植刚刚推广时,那温柔又强大的模样。

可她又好像哪里都变了,更成熟,更知性,更能为人带来蓬勃向上的力量。严雪声音甚至都不激昂,“很高兴大家没有忘了我,也很高兴澄水这些年越来越好了。其实我跟大家一样,最开始研究木耳种植的时候,就只是想把日子过好。”

人总是要先有了温饱,才能谈起理想,她当初就是想有个立身的根本,有能把弟弟接过来的能力与底气。

可随着试点的发展,中心的成立,她肩上担负的越来越多,也有了更大的野心,更远的展望。

严雪弯起漂亮的眉眼,“也是大家都跟我有着一样的愿望,才有了今天的澄水。”

一个地区想要发展好,靠的从来都不是个别人的努力,而中华民族骨子里最不缺的,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

严雪望着台下一个方向,“首先就是培育中心的技术员郭长安。他是最早跟我一起研究木耳栽培的,当年金川林场发大水,也是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帮手我保住了最初的希望。”

如今郭长安再去任何林场的基地,已经没有人再会注意他不便的手脚,他脑子里的技术就是他最稳当的拐杖。

“还有郎中庭郎书记,当初我说木耳可以人工栽培,是他当机立断,向局里提出的申请。试点还没起步的时候,他甚至帮我们接了不少订货的电话。”如今澄水立了县,郎中庭已经是县林业局的书记了,听说他还做过电话接线员,不少人都觉得亲切。

郎中庭本人也在台下,闻言不禁想到了当初,严雪和祁放都还在金川林场,他也在金川林场做书记的时候。

时间过得真快,如今他也是快六十的人了,再过上两年,就该退休回家养养花,种种地,带带孙子了。

“还有我们的瞿省长。“严雪又提起了瞿明理,“是他一直支持着长山的木耳栽培,也是他从来没有忘了我们长山,在长山建立起这样一个山货交易市场。”委员会更名为地方人民政府后,瞿明理出任了副省长,长山几次交易会都是他倡导并组织开办的,可以说是始终不忘初心。外地人不了解情况,本地人却对这位曾经的书记颇有好感,尤其是林业局下属职工,当即便有人带头鼓起了掌。

如果不是他有远见,又愿意做实事,木耳栽培哪会在澄水在长山扎根,又哪有今天这个交易市场的开幕。

更别提他在任期间抓生产,修公路,如今除了小火车,卡车和客车也一一开进了林场和农村。

还有长山各处的福利厂,和严雪在金川林场跟培育中心时一样招收残疾职工家属,澄水就有两个。

严雪从不觉得她自己就能做得了一切,澄水能有今天,要感谢所有为之辛苦付出的人,也要感谢澄水人自己的勤劳肯干。“木耳栽培是我找到的一颗种子,但能让它生根发芽,成长茁壮,靠的是大家的齐心合力。如今我们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也要面临更多的挑战,希望大家还能团结一心,勇往直前。”

严雪声音里含了笑意,“人民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有摸索出细纱工作法、改进整个纺织业技术的郝建秀,有在工作期间做出多项技术改良的黄友元。咱们澄水有我,有郭长安,可能以后还会有在场的大家。”秋日的阳光落在她眉眼间,明亮又夺目,“我们有灵活的头脑,有不怕流汗的精神,相信一定能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扶摇直上。”严雪从不是报纸上一个陌生的名字,更不是书本上那些遥远的人物,她就在身边,靠着勤劳、智慧、积极向上一步步走到今天。她提到的也都是大家听过见过能接触到的人,因此格外打动人心,下台的时候下面掌声久久都未停歇。

好多外地来的人不认识她,听说她这些年都做了什么后,也跟着鼓起掌,有能力又有精神的人从来都值得人敬佩。

何况她从未停止过向前走,离开长山才仅仅三年,就带着新栽培的食用菌回到了长山。

在一众木耳、人参、蜂蜜的摊位中,只有她的最与众不同,前面售卖晒干的香菇,后面还有展柜。

香菇这东西北方不常见,晒干后香味又着实浓郁,谁走过都要停下来闻一闻,问一问。

有那感兴趣的进货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