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文书院 > 历史军事 > 终宋 > 第723章 着眼于前

第723章 着眼于前(2 / 4)

郡王讲究气节。

之所以先倨后恭,他自有计较。

只要李瑕肯用他,他还有前途富贵。

但他自己也没意识到,这才刚刚入蜀,他所谈论的东西已经与在东南时不同。

因为坐在上面的那个人在问的就是这些……

李冶愈发感兴趣,问道:“你方才未说,算学是师承何人?老夫听闻南面有名家蒋周、李文一等人。”

秦九韶道:“先生是位隐士,不便透露名讳。”

“私下与老夫言,如何?”

秦九韶道:“答应过先生,不提他姓名。”

李瑕遂觉得,如今这学术氛围就是这样的缺点,有才能的人总以为“隐士”高尚,著作不能流传,不知多少了不起的成就因此而消散于云烟之中。

“好,好,还算是守信之人。”李冶却是抚须颌首,继续向秦九韶发问道:“你诗文亦了得,师从何处?”

“诗词文章,师承梅亭先生。”

“李梅亭?了得,了得。”李冶感慨道:“师保万民功业别,向西京、原庙行圭瓚。你有许多好老师呐。”

秦九韶默然不语。

十余年来醉心功名利?,今日再想起年少时遇到的诸位先生……不愿也不敢再提他们了。

但他心里还是庆幸的。

——看,还是要用我这般奇才。

这辈子一直都是如此,魏相、贾相、吴相,以及今日之平陵郡王,谁不爱惜我的才华?

果然,李瑕开口便道:“既然你是建筑大家,如今成都府路正是百废待兴,可愿过去出力?”

秦九韶大喜,拱手应道:“多谢郡王提携。”

“今日便出发吧。”

李瑕做了安排,手一抬,自让人押送秦九韶往成都出力。

李冶眯着老眼向堂外看了一会,起身道:“不如……”

“敬斋公莫说情,这人还是欠收拾,你愈多看他,他愈得意,且待心晾一晾。”

李冶转头看去,有些不舍,慢吞吞又坐下。

严云云不动声色又给他换了杯茶。

她颇想让李冶收她为弟子,近来常有这样的小殷勤。

“继续议事。”

李瑕已开口,道:“姜饭,你给大家谈谈江陵的情况。”

“……”

驿馆中的议论声继续响起。

码头上的吆喝声还隐隐传来。

这是号称“万商云集”的万州,它不像夔门那个川蜀军事门户,它是川蜀的经济门户。

近年来,长江上的商船如过江之鲫,万州城已恢复了些许往年的热闹景象,这驿馆却依然很破。

一缕阳光从破碎的瓦片中照在堂上,下面是因漏雨而生出的青苔。

当这缕光线渐渐暗下去,已时近黄昏。

……

“这是我今年第二次到夔州路。”

李瑕已开始为此次的万州之行作总结。

“我第一次来,为的是到夔门防备宋军攻过来,但他们没有,允了我的开府之权。而这一次,为的是来万州防备宋廷的商旅过来把蜀地百姓的血汗钱赚走。

宋廷又让我失望了,我既期待它的新法能够遏制纸币的滥发、平抑物价,能够使得豪贵之家少剥削平民百姓一点;也担心他们国库充盈,会驱兵西进。

但没有。

这次来,我还是没看到一张真正能买到东西、兑到钱的金银关子。看到了什么?是伪券。过去赤山会纸局每日印纸币十五万贯,今秋,江陵伪券坊每月印伪券五百万贯。

印钱来买百姓的粮——这就是宋廷数十年来一直在用的办法,区别只在他们印的钱是买东南百姓的口粮或买我们的口粮。

衮衮诸公就只会这一招,是想不到别的办法了吗?不是,而是别的办法做不到了。

以上这些,是对手的情况。

说我们。

市贸司做得很好,一直以来都保持着长江、汉水两路商路不被中断,让我们的钱能买到他们的物资;舆情司也不错,没让看起来是我们的实则是他们的钱买我们的物资。

统计司则是关键,是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区别。我们的券引不是用来强征百姓口粮的,为的是方便、是促进交易,故而能不滥发,这是原则。

在座诸君有的了解我,有的不了解,那就再强调一遍,触到原则问题我绝不手软,不管是谁。

往后你们就任地方也好,任职幕府也罢,记住,统计司定下的券引数量背后,有人在监察。

说了这些,想必你们也知己知彼了,如何胜、为何胜也知晓了,保持下去,我把长江这条命脉交在你们手上……”

张弘道瞥了眼高长寿一眼,已感受到了对方的压力。

显然,李瑕让高长寿坐镇重庆,除了守

最新小说: 奋斗在沙俄 寒门崛起:从最穷县太爷到富可敌国 战之殇魂曲 臣本布衣,穿越就领俩媳妇 三国之巅峰召唤 逍遥四公子 三国:家父董卓,有请大汉赴死! 我为张氏先祖扛大旗 我收服了宝可梦 工部摸鱼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