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四十五章
夜深人静,净室中一片白茫茫的雾气,沈纤慈裹了件雪白衫子,朝对面的美人榻走去,路过西边那面等人高的穿衣镜时,忽然停住脚步。镜中人一头黑髯鬓的湿发斜搭在肩头,晶莹剔透的水珠正顺着雪润的肌肤往下滑落,身上那件衫子不长不短,堪堪遮到腿根,一双骨肉匀称,修长笔直的长腿,几乎要晃花人的眼睛。
沈纤慈瞧着瞧着,不知怎地脸上有些莫名发烫,但心下又有几分满意和自得,因为她无论怎么看,都不能算是小孩子了,谁若说她是没长大的孩子,那准保是眼神不好。
夜深人静之时,思绪总是容易四处飘飞,沈纤慈难免想起白日里的事情,郭尚友跟陈八爷那些人的关系,裴述跟郭尚友又是怎样的交情,还有绣惠那档子事,这些干想也想不出来的事,偏又引得人去暗自思忖。沈纤慈拿起一把湘妃竹素绢团扇,摇了摇,目光一定,放到眼前转动几下,问道:"哪来的团扇?”
青雀儿回道:“姑娘忘了,前几日宫里送过来的,除了两盒姑娘要用的雪魄膏,还多送了这两柄团扇,奴婢看已经入夏,一天天热起来,正好用得着,就拿出来给姑娘备着了。”
此前沈纤慈背后受伤,伤口有些深,而且又浸过水,不好生将养容易留疤,冯夫人为此特意进宫为她讨来了雪魄膏,光是配制那么一小盒就不知耗费多少珍稀药材,连宫里都配备极少。
青雀儿清楚这雪魄膏珍贵,每次取用都极为小心,但对于一同送来的这两柄团扇就没太在意,不然也不会随意往净室里放上一柄。云官儿手里拿着块松江棉布正帮沈纤慈绞发,闻言瞅了瞅那柄素绢团扇,只觉得十分素净普通,要不是宫里送来的,都不一定能放到姑娘跟前,“是不是拿错东西了,这种扇子街上多的是。”
沈纤慈道:“这你就不懂了,像这样的扇子只怕满京城都找不出几柄,哪条街上能多的是。”
云官儿惊讶地睁大眼睛,纳闷道:“姑娘莫不是在说笑,这种素绢扇子能这么稀罕?”
“把那盏琉璃灯拿过来。"沈纤慈吩咐道。青雀儿忙放下手里的瓷罐,取来一盏琉璃灯,捧到了近处。“你们瞧。"沈纤慈对着灯光举起手中团扇,只见灯光映在扇面上,素白的绢面浮现出丝丝缕缕的流光。
云官儿正瞧得惊奇,眼睛无意中往墙上一瞥,忽然惊呼道:“天呐,墙上开出花来了。”
青雀儿扭头看过去,果然看到对面墙映出了两株折枝牡丹,一朵叠瓣盛开,一朵含苞待放,连枝叶都瞧得清清楚楚。沈纤慈手腕一转,将扇面收起,墙上的牡丹图也就随之消散了。青雀儿云官儿看得啧啧称奇,“想不到这扇子还能这样看。”“我之前在太后那里看到过这样的屏风,单看平平无奇,但只要有光投过去,便能映出不同花样。"沈纤慈把玩着团扇道,“这种扇子不光要有精妙绣技,用的丝线也极为特殊,是南边一个邓姓绣娘的独门绝活,起初是叫邓绣,后来叫着叫着就成了灯绣,只不过这种灯绣绣品极少,鲜少有人知道罢了。”青雀儿恍然道:“听姑娘这么一说,奴婢想起来了,伍姑姑说庆王世子前些日子进京,给皇上和太后进献了不少贡品,看来这灯绣就是他们从南边带来的。”
这些日子沈纤慈没怎么出门,消息也就不太灵通了,还真没听说过庆王世子进京这回事,但她稍微琢磨了一下,就想起来了,再过三个月便是万寿节,各地藩王少不了要送些寿礼,表表心意,庆王不能随意离开封地,特意派遣世子进京,大概也是为了给皇上祝寿。
算算日子,沈纤慈不由得心下腹诽,这么早就带着贺礼进京,未免太殷切了些。
左右与她没什么干系,沈纤慈也就没放在心上。过得两日,云官儿过来回话,却是来说那吴伦的消息。沈纤慈此前曾让云官儿的哥哥留意裴府动静,打那之后,她反而把这事给抛到了脑后,突然听云官儿说起,反而愣了一下。“怎么是你哥哥来传信?”
“我哥哥说他当时在对街边的小摊子上吃饼,对方直接就找到他,把那负心汉的消息告诉了他,他还听得一头雾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呢。”云官儿小声道:“姑娘,人家是不是早就知道我哥哥在盯梢啊?”一找一个准。
沈纤慈多少有些底气不足,她也想过裴述那边有了消息,要怎么知会她,但愣是没往这上头去想,听了云官儿的话,镇定自若道:“好了,知道就知道了,别露出这副心虚的模样。”
云官儿瞧了瞧沈纤慈,到底谁心虚啊,当然这话她是不敢当着姑娘的面说的。
沈纤慈问道:“有那个人的消息了?”
云官儿赶忙说了时辰和地方。
沈纤慈点点头,让她找人去东府那边传个话。那头绣惠得了音信,心里头百般滋味,难以言说,吴氏已经在给她张罗亲事,她自己心里清楚,家里是想将她远远地打发出去,京城本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只是她心里有个结,不把结解开,她这辈子都过不去。得知人已经找到,绣惠也说不好是松了口气,还是提起了心,当晚满心愁绪,辗转反侧,胡乱躺了躺,天没亮就起了床。待她避着人出府后,街巷口已经停了辆马车,绣惠看到云官儿在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