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这个明星正得发邪> 第366章 你说是钱对我重要,还是奖对我重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6章 你说是钱对我重要,还是奖对我重要?(1 / 3)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但陆燃真的调查了。

靠着陆丰同志的卧底身份,搜集到了第一线的一手信息。

靠着从业内其他歌手那块获取的信息作为补充。

再加上华曲奖二十八年来的公开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后,就有了这篇调查报告。

要是别的人发这篇文章估计没什么热度,但是陆燃发就不一样了。

从一开始陆燃就不是为了得这个奖。

将调查报告发出去后,陆燃在燃烧工作室的群里喊了一声。

“都帮忙转发一下我最新的那条微博。”

随后他让燃烧工作室的官微也转发了一下。

沈富婆那边,让长安娱乐的相关账号也动起来。

网络上,这篇调查报告立刻被网友们注意到。

“陆厅又写文章了,这篇文章好像有点硬。”

“这是调查报告啊,和之前写的文章不一样。”

“要是平时这文章我看都不看,但要说的是华曲奖,那就不得不看了!”

“何止是说华曲奖,陆厅已经打明牌了。”

这就相当于直接和华曲奖撕破脸,还是不死不休的那种。

放眼整个娱乐圈,还从没有明星敢这么干。

你一个小明星,你也配说一个奖项有问题?

你算老几?

可不知道为什么,陆燃把这篇文章发出来,大家的第一反应不是说你配不配,而是想看看文章里都写了什么。

这就是陆燃的口碑。

口碑是一点点积攒出来的,是要靠实际行动获取大众认可的。

假如火团现在写一个调查报告出来,迎来的肯定是网友的一片群嘲。

这就是差距!

网友们纷纷点进了这篇硬核文章里。

文章一开始还有目录,分为了好几个部分。

“前言:华曲奖作为具有28年历史的内娱音乐奖项,曾被誉为华娱乐坛的权威标杆的,其最佳男歌手/女歌手的,年度专辑等奖项一度是行业公认的艺术荣誉,然而近年来,该奖项评选机制严重异化,背离设立初心,衍生出系统性乱象。

本报告结合实证材料,系统梳理华曲奖的问题、运作手段及危害,以促进行业反思与整改。”网友们把前言看完后都沉默了。

“不是陆厅,你这么牛逼吗?毕业论文写完了还没写满足?”

“有理有据,使人信服。”

“头一次吃瓜吃的这么硬核,不行我得继续往下看。”

“我就说,只要活得久啥都能见到。”

吃瓜乐子人们继续看下去。

文章后面是第一部分,介绍了华曲奖的评审体系。

实际上,华曲奖的评审体系表面上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

三不原则,不看销量,要知道,有的流量明星的专辑销量常年霸榜,歌真的好吗?

不看歌手热度,这一点也是一个道理,要看热度的话,人人都去想办法炒作热度,这就和歌曲本身无关了。

最后一条,不受歌手和专辑的新闻影响,也是一个道理。

说白了,就是为了公平公正。

选择权则在评审团里,评审团的人口味各不相同,一起选出歌曲。

随后,报告里就写了实际操控情况。

“1.小圈子垄断:评审团成员需要三位音乐协会成员推荐,形成封闭利益联盟。

2.结构单一化:成员年龄普遍40岁以上,缺乏行业多样性,背离专业初衷。

3.资本干预:华曲奖主席尹舒志通过关联企业华曲国际文化公司等,间接操控投票导向。”网友们看完这一段后,对华曲奖的情况也有了深入了解。

都说华曲奖黑幕,到底黑在哪,到底又为什么不给陆燃颁奖。

说到底,还是为了钱。

写完这一部分后,文章进入第二部分,华曲奖的历史发展。

这一块,陆燃没有否认华曲奖为乐坛做出的贡献。

十几年前,华曲奖的含金量相当强。

那时候得到华曲奖,那是真的可以让一个默默无闻做音乐的小歌手一跃成名。

尤其是最佳新人奖,得了这个奖的很多歌手都在乐坛留下了姓名。

陆燃点出了华曲奖进入乱象期的情况。

“主办方由独立机构转为尹舒志控制的华曲国际文化公司主导,奖项与商业资源深度捆绑,演变为分钱比赛。”

这一部分列出了详实的数据后,文章进入了第三部分。

这部分讲的是华曲奖的意义。

“以专业性引领华语乐坛审美导向,激励音乐人创作优质作品,为实力歌手提供权威认证,助推其职业发展,28年历史积淀使其成为华语音乐的文化符号。”

吃瓜乐子们看到这,表情已经越来越严肃。

“这些年,乐坛好听的歌确实越来越少了。”

“这么多年了,大家听的还是那些老歌,整个乐坛的风气都变了。”

“华曲奖这些年关注度下降,好像也是每一年的得奖人大家都不认识,有的人大家甚至觉得不配得奖。”

“他们说是市场变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