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李长风将其救出,那江平才恍然若梦,知道卢宏被杀。广安府被攻陷。
事后,镇天王想要招揽卢宏,任命其为参帮阴兵统领,结果卢宏推辞不就,回到了江家继续隐居。李长风自然知道卢宏心态,他虽然上次帮了李长风,但也只是出于义气。并非和罗安侯府闹翻。更不是愿意站在参帮这一边!
结果现在倒好,它救下了李长风,结果导致卢宏被杀。
江平心中内疚,反倒是觉着对不起卢家,对不起罗安侯府,干脆两不相帮,回到小青山继续隐居去了。另外一边,参帮在没有拿下了广安府城之后,只是休整了短短几天时间,就要继续出兵,攻城略地。当然,这倒也不算是冒进!
而是天辛朝廷承平日久,军事糜烂。尤其是内陆地区,军力早已经腐朽脆弱到了极点。
再加上天辛朝廷又是小族临大国,合法性不够,首先的军事目标就是镇压内部反叛。
所以天辛朝廷的军力特别分散………
这简直就和前世的某清一样!
为了镇压可能发生的叛乱,朝廷在天下各地都驻扎兵马。
这里驻扎几十,那里驻扎几百。
基本上各处乡镇一级的交通要道都不肯放过,都驻扎着防讯人马。
这样的好处是,地方很难发动叛乱。
往往刚一有点苗头,几十几百官兵一过去就直接镇压了!
然而坏处呢……一旦面临大规模战事,那么立刻抓瞎。
要想方设法,从各地抽调兵马组织成大军,才能打仗。
这也是前世一鸦时候,某清表现的如此无能的缘故。
一鸦时候,某清号称有着百万大军,然而全都拆碎分驻各地,组织集结起一支大军,往往都需要数月时间。
而人间洋兵却是开着兵船到处跑,到处袭击你海岸线,甚至威胁到你的漕运。
而某清的大军集结不起来,集结起来也找不到对手决战,被人牵着鼻子到处跑。
最后无可奈何,担心漕运断绝,也就只好认输投降。
只不过这一次,某清输的不服气。认为洋兵不讲武德!
所以才会有了二鸦的发生,只不过等到二鸦的时候,人家的军事技术早已经从量变产生质变,后膛枪都搞出来了……
现在天辛王朝也面临类似的局面!
他们的军队也是分散驻扎在天下各地,抽调组织困难。
再加上财政也不宽裕,行政效率也低,拖拖拉拉的组织平叛大军,还走在半路上。
而英光省内的军队,能集结的大部分都在广安府丢掉了!
不能集结的还散布在各地。
所以这个时候,整个英光省内,天辛王朝的兵力都异常空虚。
也正是因为如此,参帮大军才要趁机继续攻城略地。
在天辛王朝的平叛大军到来之前,尽快积累更多实力,好和天辛王朝进行决战。
参帮每占领一地,都建立法坛,强迫百姓拜祭法坛,贡献香火愿力。
依靠这种办法,快速增强手下阴兵实力,炼制更多的阴兵兵甲。
除此之外,也在各地招募更多青壮加入军队。
对了!
现在的参帮已经不叫参帮了!
现在参帮都已经公开造反,攻城略地了,再叫参帮已经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现在参帮对外公然打出的招牌就是“太真”。
表明自己是太真教的继承者,以吸引更多散落各地的太真教法师们加入。
只不过这些东西,已经和李长风关系不算太大了!
救下江平之后,李长风没有跟着参帮主力,继续攻城略地,而是回到了青白乡中。
参帮当中,每个坛主都有着自己的基本盘,和手下的阴兵,以及阳间的人马。
李长风是刚刚成为坛主,阴兵么,手下还是有着一些的,但是阳间人马却是根本没有。
跟着去攻城略地,也是给人打下手,白帮忙。
所以他干脆就回到了青白乡中。
另外更重要的是,镇天王给他的任务,本就是看守老家,制衡参山。
所以李长风也完全不用继续参加参帮的征战。
事实上,哪怕是攻打广安府的那一战。如果不是李长风要去拯救江平的话,都完全不用参加的。所以,李长风回到青白乡合情合理!
回归青白乡之后,他就开始在这里建设法坛。
他本来就有法坛,不过原本只是私坛,现在却是变成公坛而已。
所谓的私坛就是不接受外人供奉祭拜的法坛。
而公坛就是公开接受所有的供奉祭拜!
以李长风如今的修为,将法坛从李家庄转移出来,还是挺容易的。
李长风将八十阴兵,连同法坛一起,转移下山,就在原本打算修建山神庙的地方,修了一座简易法坛。至于剩下的七十阴兵,却送入神司当中!
一个是李长风不想暴露自己手下的全部力量。
当然更重要的却是,当初李长风就和他人说过,自己手下有着八十阴兵,总不好自己露馅。所以李长风就转移了七十阴兵,进入神司。
而八十阴兵转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