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蝠王的《寒冰绵掌》。”
王静渊根本懒得问韦一笑的武功是否还有旁人会,他直接问道:“如果他死于《寒冰绵掌》的寒性掌力,验尸看得出来吗?”
“极其明显。”
“有意思,真是小母猪带胸罩,一套又一套啊。先把他治好吧,估计赵敏的后手很快要来了。”张无忌用深厚的九阳真气驱散了寒毒后,就让紫霄宫外的小道童,将圆性送至了武当的客房。接着,便面色难看地问道:“王大哥可有好的对策?”
王静渊平静地看向他:“对策?要什么对策?别人出招后我们就非要拆招吗?我从很早以前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费尽心思破招,是最没性价比的。
与其将精力放在这上面,还不如直接攻击对方的弱点。别管对方出什么招,你只需要埋头输出,攻敌必救就行了。”
在张无忌对圆性进行救治时,宋远桥也检查完了刚相的情况,只听他说道:“此人武功被老八废了,但是还是能看出他多年修炼《金刚般若掌》的痕迹。
而且他的修炼方式太过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少林寺的高僧们不会这么做的,老八并没有认错人。”既然已经真相大白,宋远桥就让宋青书给王静渊道歉,道完歉后就一脚踢在他的屁股上,让他滚。等到宋青书委屈地离开紫霄宫后,宋远桥才问道:“刚才老八你说攻敌必救,是否有什么想法?”“简单,现在的敌人是赵敏,直接攻击她的立身之本就行了。”
众人疑惑道:“她的立身之本?”
“她爹。”
..…”想想也是,赵敏能够搅动如此大的风浪,还是仰仗了汝阳王府的势力。
赵敏如果没有汝阳王在后面支撑,那她即便智计百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毕竞她和王静渊不同,王静渊的计谋基础,来源于看过剧本。而赵敏,她就连情报的获取,也需要依赖汝阳王府。王静渊说道:“汝阳王为元廷的实权将军,但是元廷昏聩,已经积重难返了。元廷在巅峰时,能够打下极其广袤的疆士。
现在他们对上后勤与作战素养严重不足的义军都只能五五开,甚至有些时候还会作战失利,证明元廷的军事上出了很大的问题。
我对元廷没有什么研究,但是根据现在表露出来的情况看,汝阳王府的日子并不好过。我一开始以为汝阳王倾斜资源给赵敏搅动中原武林,只是一个父亲出于对孩子的溺爱。
后来在万安寺救援五大派的时候,我发现万安寺守备军士的装备,极其精良,甚至于和拱卫大都的京畿军队不相上下。
怎么看,这些军士都是汝阳王府的老底了。这种投入,已经超过了一个父亲对于女儿溺爱的范畴,所以赵敏正在做的事,对于汝阳王而言很重要。”
张无忌想了想,而后问道:“王大哥你说过,现在抗元的红巾军几乎都是明教的教众,汝阳王是否是为了对付明教?”
王静渊摇摇头:“光明顶上的明教,就算是全灭了,也不会影响红巾军。而要是能灭掉红巾军里的明教,那么红巾军也称不上心腹大患了。
你记不记得我我们去万安寺的时候,他们正在干什么?”
张无忌回忆了一下:“似乎是在逼问五大派的武功。”
“没错,元廷的军士分为蒙军、汉军、色目军、斡罗思军,但是其兵源,大多来自于军户。进入军队时,已是青年,认识蒙文的都少,更别说汉字了。想要教导普通军士习武,简直是痴人说梦。费这么大的功夫,去搜寻武功秘籍,我能想到的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特种部队了。一支由武者组成的特殊部队。有能力习武的人不多,所以部队的规模必然不大。
说实话,我并不认为在战场上,少数练过武的军士能够起多大的作用,除了武功绝顶者,谁又能在万箭齐发或者军阵围杀下生还。特种部队可以有,但并没有那么重要,在战争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如果我是一个将军,与其下大力气搜寻武功秘籍,还不如搜寻兵书、冶炼技术、马匹繁育技术。但是汝阳王他偏偏这么做了,还投入了海量资源,想来这特种部队的训练,已经对他极其重要,甚至是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放弃强化军队,而去发展少而精的特殊部队。
怕是负担不起军费了。”
王静渊看向张无忌:“先来个投石问路吧。我会易容术,稍后教给你,你找人掳几个汝阳王的军官,伪装成他们。然后在军中给他们的亲信发饷,并散播汝阳王将要涨军饷的谣言,看看他们有什么反应。”接着,王静渊伸手一翻,一支卷轴出现在了他的手中,抛给了张无忌。张无忌接过并打开了卷轴:“白虹坐上飞,青蛇匣中吼……这是?”
王静渊答道:“就是赵敏在绿柳山庄用来暗示你们的那一副字,是她亲手写的,我临走时就给顺走了。你找人照着笔迹,伪造她和你的书信往来。
我记得汝阳王在元廷也不是一家独大,当朝宰相脱脱与他素来不合。你伪造信件时,可以写明教已经和汝阳王府达成了交易,明教会派高手刺杀脱脱,并减缓红巾军的攻势。
而作为回报,汝阳王府当竭力促成招安明教一事,并承诺将包括你在内的一干明教高层,安排入元廷并给予高官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