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德副厂长的明确支持最终让王工等持保留意见的人没再多说什么。
杨书记的表情依旧平静,尽管心里可能并不认同,但在李卫东清晰的分析、刘工的坚持和李怀德明确的支持下,他明白再反对显得有些阻碍技术革新,也可能影响和李怀德的关系。
他默默按灭了烟头,低沉地说了声:“行。”
这个决定显然不那么容易。
会议结束,李卫东和刘德厚并肩走出会议室。
走廊里稍微凉爽的空气让人精神一振。
身后隐约还能听到王工和其他几位老工程师一边走一边摇头议论的声音。
刘德厚用力吸了口气,拍拍李卫东的肩膀,语气里带着点“总算定了”的感觉和要动真格的劲头。“卫东啊,”刘工边走边低声说,“这第一步迈出去了,杨书记点了头,李厂长拍了板,后面才是真正啃硬骨头的时候!图纸画得再漂亮,变成实物不容易。
走,回科里,得赶紧理清楚,先加工哪一张图?这活儿放哪个车间最合适?”
技术科办公室里很安静。
张建国带着朱永良、熊志鸿等人显然已经收到风,正等在那里。
看到两人进来,他们眼神都带着期待和一点点的紧张。
“通过了?”张建国站起身,声音有点干涩地问道,手里捏着的铅笔更用力了些。
“定了!”刘工干脆地点头,“党委会同意了新方案!老张,准备带着大家打硬仗吧!”
李卫东走到铺满图纸的大绘图板前,手指点在一张驱动单元的总装图上:“就它!刘主任,我觉得放二车间加工试制比较好。
马大年主任带队靠谱,他手下的赵师傅、钱师傅几个老师傅技术过硬,设备维护保养也得力。而且二车间新调好的那台精密滚齿机和小坐标镗床,正好适合加工我们这个核心传动箱的关键零件。”刘工凑近图纸仔细看要求,边看边点头:“嗯,那几台设备确实合适。
特别是那台XK714精铣床,加工你图上那几个高精度的端面沟槽正合适。
不过……”他习惯性地皱起眉头,“那床子是车间的宝贝疙瘩,排的生产任务也很满,得和马大年好好商量,他最担心影响生产指标。”
“我去和他谈。”
李卫东语气很坚决,“一定要把加工时间敲定。
另外,新型控制系统的样机制作和初期调试需要一个不受干扰的地方。
我想申请用技术科最里面那个小总装实验室,那里清静,也方便我们随时过去调试。”
“我看没问题!”刘工当即同意,“那实验室归我管,我马上安排人清理。
安全一定要重视!”他转向张建国,“建国,你跑一趟保卫科,亲自找陈科长说说。
这个晶体管项目在厂里还属新东西,图纸、材料、做出来的样件都要重点看护。
跟他讲清楚新流程期间,特别是材料仓库、总装实验室、加工点还有二车间的相关工位,保卫科要加强巡逻力量,尤其是夜班。
告诉他这是李厂长重点关注的突破项目。”
张建国神色一凛:“明白了!主任、李工放心,我马上去办,一定落实好!”
李卫东想了想补充道:“还有一点很关键,新流程核心在于每个环节要跟上。
我让朱永良、熊志鸿两人专门负责在二车间盯着加工进度,他们图纸熟。
张师傅,您就辛苦点,两边协调,重点是我们的自制晶体管核心板测试和总装环节。
每一步做完,都必须立刻确认记录,只要有半点不对,立刻停手上报,不能拖!”
“是!”张建国和两个年轻技术员一起应声,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事情安排完,大家立刻分头行动。
李卫东拿着获批的第一批加工图纸,快步走向二车间。
二车间里机器轰鸣声最大,天车轨道在头顶延伸,空气里是浓重的切削油和金属味道。
他穿过一排排运转的机床和忙碌的工人,直接走向车间主任马大年的小办公室。
马大年是个壮实的汉子,正对着电话大声安排生产。
看到李卫东进来,他冲着电话嚷了声“回头再说!”就挂了,脸上堆起笑容,但眼神透着精明,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哟!李工!少见啊!是又有啥硬骨头丢我们这儿啃了?”马大年半开玩笑地问,目光落在李卫东腋下的图纸上。
“马主任,您猜得对。”
李卫东把图纸摊开在桌上有些油腻的玻璃板上,点着关键页,“厂里刚批下来的新项目,“画好一部分就造一部分’,第一批就是这驱动单元的零件。
刘主任和我都认为,只有您这儿的人手和设备能拿下这活儿。”
马大年的笑容淡了点,俯身仔细看图纸,尤其是那些高精度的公差要求和光洁度标注。
“好家伙,这公差…这光洁度…是要造精密件啊?”他粗壮的手指点了点一个要求镜面光洁度的轴套内孔图,“李工,不是我老马推活儿,你看这要求,非我那台宝贝XK714不可。
那床子现在正紧锣密鼓铣出口减速机的箱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