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1章 组成小组(1 / 3)

得知丈夫从其他厂里得到了一些收获,陈雪很满意。

但她更不想的,是让丈夫累着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

红星轧钢厂第三车间里,空气里混杂着机油味儿、铁锈味儿和一些金属受热散出来的味道。高大的龙门吊在头顶的轨道上慢慢移动,周围是机床切削金属的刺耳声和冲压机砸下来发出的沉闷声响。

工人们偶尔的喊话声,也被这片噪音盖过去不少。

李卫东站在一台CA6140车床边,皱着眉,仔细看一个刚粗加工完的大齿轮毛坯。

他的注意力其实不在自己的工件上,而是被旁边的动静吸引了。

两个壮实的工人,王大海和刘建国,正憋足了劲儿,脸涨得通红,合力想把一块厚实的钢底盘抬上工作汗珠子顺着他们脸侧往下淌。

王大海嗓子里发出使劲的低吼,猛地用力,脚下一滑没站稳,那沉重的钢板边角刚好磕在他小腿肚子上。

“嘶!”王大海疼得倒吸一口冷气,立刻弯下腰捂住了小腿,脸色都变白了。

“大海!咋样?!”旁边的工友张斌赶紧扔下扳手跑过去,刘建国也连忙放下钢板。

李卫东两步跨过去,蹲下身查看:“磕着骨头没?脚能动不?”周围的嘈杂好像暂时小了点。王大海咬着牙,试着动了动脚脖子:“没事儿,李技术员,就碰了一下,皮实。”

他强撑着站起来,但那瞬间疼得咧了下嘴,随即又强装没事的样子,李卫东看在眼里。

“真行?不行赶紧去医务室瞧瞧!”刘建国扶着王大海,很是担心。

王大海摇摇头,挤出点笑:“真没事,习惯了。

这块铁板子是比上回那个还沉手。”

说完又弯下腰和刘建国重新抬,动作明显更吃力。

张斌也赶紧搭上手帮忙。

这情形让李卫东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想起去年修那台进口大铣床,笨重的主轴箱因为没有合适工具吊装,硬是靠十来个小伙子肩扛手抬,费劲不说,还差点出事砸着人。

车间主任孙老头当时就叹气:“唉,要是有个顶得动又省力的东西就好了。”

那种浪费人力还危险的情况,又一次清晰浮现在他眼前。

一个念头突然闪过脑子:做个手动机械的千斤顶!结构不算复杂,但要顶得动大家伙。

技术难度对他而言不高。

眼下工人们的状况让他觉得这事刻不容缓。

他立刻转身,不再看搬东西的工人,快步向车间角落那间属于技术科的临时绘图室走去。

推开有点老旧的木门,里面一张旧桌子上堆满了各种图纸、计算尺和零件。

他顾不上桌子上的灰和碎屑,拉开抽屉,翻出几张干净的大号绘图纸和一支削好的HB铅笔。“刷唰刷唰·……”笔尖在纸上快速划过。

李卫东全身心投入到构思里,身体微微前倾,眉头随着思考时紧时松。

他在纸上飞快勾勒出核心结构:一个宽厚的倒“v”形底座,上面画着代表加粗梯形螺纹螺杆的线条,旁边飞快计算着杠杆长度和螺纹螺距能产生的力量放大倍数。

草图上还标注着尺寸和说明。

他精神高度集中,好像周围的机器声都消失了,就剩下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和他脑中的精密推演。不知道画了多久,绘图室那扇没关严实的门被轻轻推开了点缝。

车间的技术骨干刘工探头往里看了一眼。

瞧见李卫东那完全沉浸的样子和桌上初见模样的千斤顶草图,他眼睛顿时一亮!作为七级工的老技术,他太明白这东西有多实用。

他马上缩回头,对正好往这边走来的车间主任孙师傅,还有两个打算进屋找工具的年轻技术员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用眼神示意里面情况。

“嘘一!小声点!”刘工声音压得很低,带着兴奋,“李工有新点子了!像是弄个能顶大件的家伙!可别打扰他思路!”

孙师傅一听,立马停住脚,踮起脚尖小心地往门缝里瞅了瞅,看到李卫东专注的样子和草图,立刻明白了刘工的意思。

“好小子!想得可真快!”他心里暗赞一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也压低声音对后面人说:“听见没?都绕道走!要拿工具去隔壁屋!别在这儿吵吵!”

两个年轻技术员赶紧闭嘴,缩着脖子轻手轻脚地溜了。

刘工则像门神似的,轻轻带上门留条缝,自己守在门外不远处的零件柜旁,心里有点激动,时不时搓搓手。

他琢磨着这东西真能做出来,工人们能省多少力气,少担多少风险。

很快,消息在技术科传开了,隔壁车间也有人听说了点风声。

“听说了没?李技术员在琢磨一个能顶重物的铁家伙!”“是吗?那感情好!去年抬那铣床零件,我这腰还记着呢!”“李工脑子就是活!”私下的议论里都带着期待。

又过了挺长时间,李卫东揉揉有点发涩的眼睛,放下笔,长舒了口气,看着眼前有了大致轮廓、标满尺寸的千斤顶草图,初步结构和计算觉得可行。

“基本没问题,就是关键件得选耐磨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