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看见了?都试过了?这东西好不好?”
“好!太好了!”所有人齐声喊出来。
“能省咱多少力气?能少多少危险?”
“能!肯定能派大用场!”工人们喊得更响亮了。
“好!”李怀德的声音猛地提高,充满决心,“既然好!那咱们就得大干!这东西绝不能就一个!咱们要让厂里每一个车间、每一个班组都用上它!”
他大手一挥,果断下令:“现在听安排!孙主任!”“李处您说!”孙师傅立刻站直。
“立刻调派人手,全力配合李工!就按这台样机来做!材料立刻敞开供应,按李工开的单子,马上去采购!人手你全权调配,所有千斤顶相关的活儿,全部开绿灯!我要最短时间内,看到一百台这样的千斤顶在咱们车间摆好!要快,更要好!”
“是!李处!保证办到!”孙师傅响亮回应,眼里也有光。
李怀德接着看向李卫东,语气格外重视:“李工!”他握住李卫东的手用力晃了晃,“千斤顶项目组全体同志,这几天没日没夜,立大功了!厂里都记着呢!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整理好咱们的“战果’!你要马上组织人手,把图纸都整理清楚!装配说明写明白!特别是那些技术参数、关键数据、试车记录,一个都不能漏!全都规规矩矩整理归档!弄得整整齐齐的!”
他松开手,目光严肃地看着李卫东:“还有那个关键的计算!就是你设计时说的力气能放大多少倍的那些!一定给我算清楚、写明白!这可是跟领导汇报时最有说服力的硬家伙!”李卫东沉稳地点头:“李处放心,图纸数据都在,我们立刻就整理,所有技术文件都齐备。
性能计算报告我会亲自写清楚。”
“太好了!”李怀德满意地拍拍李卫东肩膀,挺直腰板对所有人说,“剩下的事,你们就不用操心了!我!亲自带着这套东西,去一机部!向主管领导做汇报!”
他语气自信满满,“这功劳,是你们的,也是咱们轧钢厂的!等着我的信儿吧!事情要是成了,我给你们请功!”李怀德说到做到。
项目组在李卫东带领下,连夜奋战,把详细的总装图、零件图、材料清单、热处理要求、装配流程说明、承压实验数据,以及李卫东亲笔写的《手动机械千斤顶力学放大原理与性能分析报告》整理得妥妥当当,用档案袋装好。
李怀德捧着这份沉甸甸的成果,跟捧着宝贝似的,当天下午就坐上吉普车直奔一机部。
接下来的两天,轧钢厂表面看起来照常运转,但私下里都在留意千斤顶的进展。
一百台千斤顶的生产在孙主任的调度下加紧进行。
材料科仓库堆满了40Cr钢棒和T10A板料,锯床切割声、车床转动声、锻锤敲打声在不同车间响成一片。周晓梅差不多住在了高频淬火车间,盯着每块承压小块的硬度检测。
赵炳坤和钱家栋在各个加工点来回跑,用锉刀卡尺检查核心部件的精度。
李卫东更是忙得脚不沾地,解决批量生产遇到的小问题。
大家心里都绷着根弦一一李处长的汇报,结果到底怎么样?李怀德那边,汇报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机部那间严肃的办公室里,主管技术的梁副部长戴着老花镜,仔细地翻看每一份材料,尤其是那份计算报告。
“放大一百二十倍?”梁副部长抬起头,目光透过镜片看向李怀德,“怀德同志,这个数据靠谱吗?有没有实验证明?”李怀德心里微微一紧,但脸上笑容依旧,立刻回答:“梁部长,绝对可靠!这是我们李卫东同志精密计算的结果,不光有理论,更有样机现场实测数据支撑!您看,”
他指着承压实验报告里的关键数据,“我们在样机上一点点加砝码,最后顶起了超过八吨的分量,操作工全程使的力气还不到他臂力的百分之一,这比例跟算的结果吻合。
而且,”他强调,“东西很结实,最大承重超过十吨才到安全极限,有完整试车记录和录像为证!”梁副部长点点头,又问了些材料选择、加工工艺、生产成本和预计寿命的问题。
李怀德依据备好的资料和厂里实际情况,详细地回答了。
说到重点处,他语气坚定:……简单说,这款手动千斤顶,结构简单、材料结实耐用、我们轧钢厂的加工能力完全能保证质量、操作简便还省力、性能安全牢靠!非常适合大量生产,用在工厂生产、设备维修、建筑工程这些地方都特别好,实用性强,市场潜力很大!”
梁副部长合上材料,沉吟了一会儿。
李怀德手心有点冒汗,努力保持镇定地笑着,心里打着鼓。
过了一会儿,梁副部长终于开口:“嗯,道理讲得通,设计也合理,报告挺扎实。
不过,光听不行,得亲眼看看……”
他走近千斤顶,稍稍弯了点腰,伸出手在那根经过处理、又黑又亮的承压臂上摸了摸。
金属冰凉坚硬。
“小李,”梁副部长开口,声音清楚但不急,“演示一下怎么用。”
“是!”李卫东立刻应道。
他定了定神,上前一步,动作很熟练。
他先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