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完了图纸,牛根生一如既往的工作。
但那份图纸则是变成了很多份之后,快速的在很多部门和人员间流转。
仅仅一个白天功夫,一份带有编号的图纸就出现在尼古拉·阿基莫夫这位苏联顶级工程机械专家的面前。
“是牛根生小同志的作品?这相当的完善啊!
不错!不错!
这些数据十分合理,既然都是要测试,我建议可以弄几台柴油机放这种机器上进行更多的测试。”尼古拉·阿基莫夫首先认可了牛根生的图纸,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不只是这一位苏联专家,还有很多的工程师和高等级技术工人也看到了图纸。
几番琢磨之下,纷纷给出了肯定的回复。
既然如此……那就造几台试试?
那单缸卧式柴油机在第一台成功之后,相关人员可是没有闲着。
他们又陆续的制造出数十台,为的就是获得更多数据,让定型验收过程更快一些。
现在,应用场景都出现了,那干脆手搓几辆手扶拖拉机完全没有问题。
其实很多东西只是这些人精没有想到而已。
如同一层窗户纸阻隔住了这些国家顶级人才。
一旦有了想法,他们也能够制作类似的机器。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里,需要进行不断地修正。
不像是牛根生这边,一步到位的给出了最终极正确答案。
牛根生之所以如此相信那些图纸能很快的变成现实之物,自然是因为前世的他有过相关经验。前世牛根生小时候,见过制造拖拉机车斗的牛人。
那时候买拖拉机都是买的车头,车斗会有人焊接、加工,从各种原材料到最终成型,三两个人就能做到。
或许那时候各种材料都非常完善,可三两个人的力量如何能够和国家的力量相比?
所以,图纸交完之后,牛根生马上就抛之脑后。
剩下的只需要静等就行。
但牛根生不知道,自己的小小蝴蝶翅膀扇过,是引发了一些变化的。
首先就是领导对于他的认知。
四级钳工等级已经不低。
可正常的四级钳工看个图纸还凑合,谁能画图纸?
还是如此复杂的图纸!
偏偏这般复杂的图纸还得到了众多工程师的一致认可。
正常情形下,工程师才是绘图的人!
技工属于看图干活的人。
一番讨论,不少领导得出一个结论……让牛根生上大学那就对了!
他天生的就是一个工程师人才!
时光悠悠,转眼间6月份已经过去。
在这一段时间里,四合院里最大的变化便是何大清的集体婚礼。
很简朴,很节约,让四合院里不少邻居小有微词。
有些人还想着大吃一顿呢。
结果遇上了俭省节约的倡导。
牛根生没有什么太大的得与失。
6月份最后一天,四合院里的最大变化是贾张氏和贾东旭回来了!
说实话,没有易中海、没有贾家母子的四合院能清净不少。
不知道是被儿子给伤了心,还是贾张氏纠结那一夜的事情,刚刚回来的她没有整出幺蛾子。这让不少人颇为不习惯。
7月第一天,牛根生领了上月工资。
55.8元。
其中三块钱属于新车间指导费用。
这个钱已经不少了。
不过他这边刚刚领到工资,马上就被厂长给叫到办公室。
然后整个过午便有了半天的带薪任务。
坐上小汽车,一路风驰电掣的来到那曾经来过一次的军工厂。
只不过不在上一回的车间,而是厂区的一块空地上。
下车一瞬间,牛根生就看到了整齐摆放的三台手扶拖拉机!!
真的整出来了!
“你们一定已经试过手了!怎么样?效果怎么样?”
牛根生看到了上一次的那位领导,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
“哈哈哈……还得感谢牛根生同志你的创新!
我们试过,效果相当的好!”
负责重要工业机器的领导非常高兴。
此刻的国家远不是七十年之后的模样。
很多机器不能自主制造,只能进行简单的维修之类。
真的是一穷二白。
很难想象这样的底子,七十年的时间居然能够发展到那等恐怖的程度。
也不知道是西方人太菜,还是咱们这边的聪明人和肯吃苦的人太多。
反正类似于手扶拖拉机这种玩意,后世小作坊都能做出来。
而且是那种动力更强,性能更好、重量还更轻的类型。
以至于发展到从某宝上就能搜到并购买!
相当离谱。
“我来试试!”牛根生当仁不让,使得一个应该是三位驾驶员之一的小伙子十分受伤。
摇把插上,逐渐加力,然后在某个点位上猛的一用力,单缸卧式柴油机被启动。
突突突的声音听到牛根生耳朵里,让他产生出浓浓的回忆。
接下来就是实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