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里的邻居们被粮本上规定的那种额度给整的不上不下的。
大体上来说应该是够了。
毕竟这些数字不是领导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很多的专家经过了仔细地论证之后得到的一个最合理结果。
至于为什么开启粮本制度?
此处就不再展开细聊。
反正真真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上下一体,举国同度艰难!
牛根生比较特殊,严格意义上来说,他还是轧钢厂的工人,属于轧钢厂委托水木大学对牛根生进行学识和技能上的培养。
在这一刻,按照榜单上的描述划分。
牛根生能够得到四十五斤的粮食定额,其中百分之七十为细粮。
俞兰馨的话,她现在虽然说是参加了高考,但成绩没有下来,身份依旧是高中生毕业。
每月能够有粮食30斤,细粮占比仅有50%‰。
就算是考上大学,也不过是每月额度上增加两斤,影响不大。
但现在已经明确,俞兰馨用不了太久就要离开京城,到时候她这额度根本用不上。
港岛那边不这样计算。
“三位大爷,要是粮食限量供应了,外面那些售卖餐点的摊位该怎么办?他们的食物价格会不会有所变动?”也有人似乎是想到了漏洞后马上发问。
“这个.……上面没说,或许专门干这个的才会知道。”
三位大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只能是如此回应提出问题的人。
牛根生却是知道,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引入粮票才行。
不只是外面吃饭这样,就是很多人的工作学习之类,也不能天天拿着粮本啊!
但牛根生知道,未来的两个月还真的就这样。
一些饭店多出来特殊的任务,会在粮本上进行标注,让就餐者扣除相应的粮食消耗。
这样做很是麻烦、混乱,持续了两个月,才打上了粮票的补丁。
“好了,都已经通知到,大家心里头清楚即可,现在开始进行家家户户的登记。”
三位大爷维持着秩序,然后从前院开始,一步步的把一个个大院里的家庭给登记到专用表格上。因为有着那张硕大宣纸上的一条一条明确的划分,大家在周围也都看着呢,所以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发生。
想不实事求是也不行。
谁家什么情况根本瞒不住周围的老邻居们。
等轮到牛根生家的时候,已经是整个南锣鼓巷九十五号大院的最后一户。
牛根生和俞兰馨是这一户的唯二成员,至少现在还是这样。
将所有人的信息给登记好,三位大爷一起向着街道办的方向行去。
何大清骑着自己的自行车,三大爷则是骑了牛根生的自行车带着还不能放下那只受伤脚掌走路的二大爷粮本制度的宣布是同时和整个片区的所有大院大爷一块说的。
结果南锣鼓巷九十五号大院的三位大爷是第一个完成了通知并做好了统计的。
这就让街道办的人员对于何大清、刘海忠、阎埠贵的工作能力充分肯定。
其他大院的大爷们现在正一个个的被自己大院的邻居们问东问西,问的头晕脑涨。
有的一个问题被反复地问上十几遍甚至是几十遍,问的大爷们都想吐。
但还不能不说,这可是上面交代下来的重点任务。
“我们大院能够提前完成还得多亏了牛根生,他想出来的主意,把那些不同职业、性别、年龄的群众粮食额度列成了表格,能让大院里的邻居们更加清晰的看到自己对应的数额。”何大清这位九十五号大院的一大爷在被表扬和问询的时候没有自己揽功劳,而是将牛根生的贡献突出出来。
甚至他直接拿出来那张三大爷阎埠贵在牛根生指导下亲手写的表格给街道办人员看。
“这个好!能一目了然,特殊事项也做了额外的补充,建议应该在整个街区普及!你们表现得很好!牛根生同志不愧是水木大学的学生了,这脑瓜子就是好使!”
街道办主任看到了表格之后十分高兴。
马上叫来工作人员,要将这样的表格进行抄录。
汇报完毕工作,三位大爷还有任务。
那就是给大院里的住户们办理粮本。
现在只有九十五号大院提前完成了人口的登记,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摩拳擦掌的开始办理。
这个时候的粮本也简单,手写各种信息,盖章认证。
没有人敢去仿冒,毕竞拿着粮本买粮食的时候粮店会将信息给记录下来,后面还要对账的!敢私自仿冒粮本,那罪过大了!
时间不久,九十五号大院里的邻居们一户一户的就得到了自家的粮本。
这玩意很重要。
丢了的话能补,但要是被人家给用了里面的粮食定额,那可就没法补了!
根据牛根生所知,这样的事情未来会发生很多!
拿到粮本的第一时间牛根生就骑上自行车,和大院里的不少人一起,去指定粮店转了一圈。粮本制度现在还没有彻底的展开,却已经在办理出粮本的时候便试点运行。
牛根生他们成为了第一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