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我要当大官> 第119章 安大人的刀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9章 安大人的刀锋(2 / 3)

上止不住流汗。

还有几人也像是屁股底下有钉子似的,一副坐不住的样子。

“在布行的时候,我见到一种“流光锦’,那锦缎漂亮啊,像是轻烟飘在空气中,阳光洒在上面颜色变换,五彩斑斓,穿在身上仿佛披上彩虹一样。

我家的丫头问布庄,这是什么布?

布庄的人说,这不是布,是来自江南的“流光锦’,是达官贵人才能买得起、用得起的东西。”安昕说着。

众官一时听不出安昕为什么说这些,一个个竖着耳朵,脑子里分析着他话里的意思究竟是什么。“他们认为绸缎不是布,为什么?追根究底,因为穿布衣的是民,与穿锦衣的贵贱有别。

本官认为他们说的不对,绸缎是布的一种,士绅、官员也都是民的一部分。

不能因为穿上了锦衣,就看不上穿布衣的。尔俸尔禄,民脂民膏,没有穿布衣的,也没有你们这些穿锦衣的!”

安昕说到最后,加重了一些语气。

众官员也知道了安昕要表达的意思,尤其是那些收受过吴山河贿赂的,此时更是如坐针毡。“太祖皇帝曾说“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我等应当共勉。但如今之东阳,从本官派人走访大泽、银山、扶阳等地来看,多少“布衣’惨死在倭寇的屠刀之下?化作了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甚至就连这个数字,又有没有经过在座的诸位“粉饰’过呢?

我等如不能保境安民,穿在身上的这身官袍与那不是布的“流光锦’何异?

所以,东阳府如今最紧要的是做什么?

严提举,你告诉我!”

安昕看向严正民。

严正民身躯一震,连忙道:“抗倭!”

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生机,就在这“抗倭’二字上。

“严提举所言不错!

陛下让我抗击倭寇,守住东阳府。”

安昕继续说道:“本官召集诸位,正是合力抗倭。

东阳府受倭寇袭扰八十余年,每年都有百姓死在倭寇的屠刀之下,每年都有大量财富被倭寇抢掠。余家军如今调往中原剿贼,东阳府现在面临的困难,我想诸位也都清楚。

但,本官既然来了东阳,就已经心存平倭之志。

诸位不论是东阳府的官员,还是朝廷,省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垂管,在涉及抗倭这件事上,都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摒弃门户之见,任何人不得推诿扯皮,任何人不得阳奉阴违,任何人不得欺上瞒下。自即日起,各县粮械调配、府兵巡防,皆需每日呈报本官,市舶司严查走私,绝不可再让倭寇的刀染我子民的血!

谁若有自己的小心思,害本官陷于“上对不起陛下,下对不起百姓’之境地,则本官手中之刀,也未尝不利!”

众官员听了,心思各异。

但这位新任知府的决心,他们也看清楚了,不论认同与否,态度上终归是多了一些谨慎。

“安大人刚刚上任,正是干劲十足的时候,至少在他受挫心灰之前,不能撞在他的枪口上。”同知刘同文心中暗道。

他记得赵玖刚来东阳府的时候,也是这样雄心勃勃,最终也只能灰头土脸的离开。

倭寇在东阳府肆虐八十多年,他最知道这不是哪个人发发狠就能解决的问题,如果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八十年间在东阳担任过主官的厉害人物多了,其中后来入阁的大人物都有几个,他们都没能解决,安昕又凭什么解决?

接下来的议事中,刘同文也跟着提了几条自认为有建设性的意见,得到了新任知府的认可。从白天议到晚上,大堂挂上了灯笼,等到月上中天的时候,议事方才结束,众人起身等着安昕离开,方才三三两两捶着僵硬的腰腿离开了大堂。

坐在轿子上,刘同文还在思考这一次议事之中所透露出来的一些事情。

譬如,市舶司严正民,察院徐楠,通判史晋川,推官吴中信等等数个关键人物,都在与安大人单独交流以后态度转变明显。

“尤其是严正民···。。·”

刘同文忽然想到了安大人议事开始时所提的“严查走私”一事,虽然在后面议事之中没有再提,但如果他已经在和严正民的单独沟通时就已经沟通好了的话,那接下来..冯全那边的路子就被扎住了!他撩起轿帘,看向外面月光照耀下安静的街巷。

“但此举挡的了一时,挡不了一世,靠着海贸发财的人太多了,凭他安昕一人绝对挡不住多久。如果他铁了心要挡..那必定要被这道洪流碾碎!”

刘同文都知道的事情,安昕自然也很清楚。

但他也要试试,能不能在这个空窗期,搞定冯全,将他这一条出海的路子抢过来。只要能抢过来,他在新党之中的重要性就会直线上升,甚至能自己拉起一个同盟会,他在东阳府的政治安全也就有保障了。当然,军队也要同时抓起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转过天,安昕在二堂一一听取了经历罗枚、照磨李玉、司狱段通等低品官,以及府衙的三班六房的班头、司吏的汇报。

常常在听取汇报时随时打断发问,有些尖锐、刁钻的问题问的这些官吏满头大汗,不少人出门的时候,浑身都已经被汗水浸泡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