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了2018届新学员授衔宣誓,又要在隆重的开学典礼上代表本科新学员发言,李战不激动才怪,这待遇超过副连级了。
“是。”李战下意识挺直腰杆。
“还有。”袁睿泽知道李战在部队是个深藏功与名的人,为此他专门叮嘱道:“开学典礼上记得把你的军功章戴上,学校也会给你颁发奖章,发言就讲在基层连队服役的大致经历,怎么当好一个兵。”看得出来学员大队和学校对李战十分器重,陆军喜欢抢优秀士兵,军校就喜欢立功提干的士兵。“是。”李战敬礼。
李战心中已经有了发言的方向,至于学校颁发的奖章,他心中也颇为期待,战备训练奖章见多了,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类型的奖章还没见过。
袁睿泽给李战讲完在开学典礼上的任务,脸色稍微放缓了一些,“这个明天就开学上课了,你在校期间,军事训练方面,我和学员大队都放心,文化学习方面,政委还是要认真叮嘱几句。”
“为此啊,项团长还多次给我打电话。”
“问你在学校怎么样了?”
“有没有惹麻烦。”
“我说,李战惹出麻烦也是你项团长的责任,不仅是我的责任。”袁睿泽半开了句玩笑,言外之意是他和项志学会给李战兜底。
“你回队里了,也别光想着明天在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到了国防科技大学,可不仅仅是学点专业知识那么简单,我们从哈军工走来,作战指挥与控制指挥可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之一,培养的是未来海军、陆军、空军联合作战指挥的基层骨干。”
他顿了顿,指了指墙上挂着的一幅作战指挥系统示意图,“我们作战指挥与控制工程学员,主干课程涉及有三个大的方面,其一是军队指挥学,学的是战役战术指挥的基本原理。”
“二是系统工程和自动控制,这是国防科大特色,讲的就是怎么用信息流、数据链来统筹部队。”“三是信息化作战指挥系统,也就是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未来你要在模拟指挥所里,像作战参谋那样做推演。”
李战从池俊那里了解过一些,对作战指挥与控制工程有一定的认知。
“别急着思考。”袁睿泽笑了笑,继续给李战指学习方向,“国防科技大学不光教你怎么打仗,还得让你会算、会建模、会写程序。”
“我们还要学《系统工程基础》《军事运筹学》,这些课听起来像数学,但一到推演中,你就知道什么叫运筹帷幄,有的同学天天泡机房,调算法,一搞就是通宵。”
他压低声音,传授在国防科大当教员政委的经验,“等到了大三,你们会进联合战役实验室,用推演平台做演习,红蓝对抗、连营级攻防、电子战对抗,全都要在电脑上跑。”
“你以前在基层连队摸过装备,也参加过大军区级的军事演习,但到了这里就是另一种打仗方式,不是拉扳机,而是点鼠标,调数据。”
“不过也别担心,也别急着大二大三怎么样,至少自己心里也该有个提前规划。”袁睿泽放下笔,起身拍了拍他肩膀,“你有基层经验,这是别人没有的优势,我们学的东西,最后都得落到兵上、连上,你清楚一线部队怎么运转,就更容易理解指挥信息系统的意义。”
袁睿泽的语气中带着一点回忆的味道,他想把自己当年在国防科技大学的学习经历讲给李战听。“我给你讲个我当年的事。”他顿了顿,眼神望向窗外,“2004年那会儿,全军推进信息化建设,国防科技大学“作战指挥与控制工程’这个专业,算是全校最前沿的方向之一。”
“我们一批学员常常被拉去军区参观联合作战实验室,看指挥自动化系统怎么接入战区指挥网,那时候对我们震动很大。”
“那时候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军区联合指挥信息系统’的雏形。”
即使袁睿泽那时已经是学员大队的队长,但是军队新的作战方式下来了,也得去学习。
“我们站在军区联合指挥所的电子沙盘前,看见红蓝双方的兵力态势实时更新,地图上的符号像活的一样在动。”
“侦察分队发回的电台情报,空军侦察机的影像,地面雷达的回波,全都汇集到一张屏幕上。”“作战指挥员一眼就能看到全局,那种震撼,对一个刚进入领域的学员来说,太大了。”
李战听得心头一紧,许多年代影视剧中,部队还在用无线电喊话、用纸质地图作业。
对比之下,差距可想而知。
袁睿泽继续道:“我们作战指挥与控制工程学员,被要求能看懂这种系统背后的逻辑。”
“那时候的课,《信息系统工程》《作战实验与推演》,我们一边学算法,一边学军事运筹,教员经常把我们关在机房里,凌晨两三点还在跑仿真程序,调试联合作战推演平台。”
他苦笑了一下,回忆起了想起当年的狼狈,“有一次,我们做团旅级防空作战推演,结果程序写错了一个变量,导致整个红方防空导弹阵地“全灭’,我们被指导员狠狠训了一顿。”
“但也正是那次,我们才真正明白,数据和模型绝对不是纸上谈兵,它们直接影响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