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攻灭荆棘岭是一个长期过程。前代那些人类城池遗迹,需要我等时刻保持警醒!”
桐油灯火中,宣冲在黑板上画图,而参加作战会议的士官们,都在下面记笔记。
统正历元年1月,宣冲采用了轮战制度,不断从后方把新士官喊过来参与实战。
例如现在,参谋部的参谋长已经从武再兴轮成了武锐。在宣冲开场后,武锐替代宣冲对新赶来的两百士官们详细解释目前局势。
而在这帮人上完课后,宣冲会检查每一个人的笔记。
从天佑历5年8月起的这几个月内,尽管宣冲已经完成了对敌人据点的确定;但并没有效仿霍去病,长途跋涉去进行灭国会战。而是让大家把甲胄和兵器刷油保养好,然后拿起铁锹和斧头和锄头。这几个月,宣冲只是稍微扫荡了四处距离己方较近的树精聚集地;取得一波缴获后,就让大批精锐部队回到灵江四郡那儿休整。
虽然王玄策的传说非常爽,但不容忽视的是,王玄策去访问天竺前,是和周边的势力有着良好外交关系,各个派系是倾向于在外交上帮助大唐,哦,其实是组团抢劫天竺的。
而在宣冲前世,可是有着太多“长驱直入”然后一地鸡毛的悲剧。
毛子在基辅河畔都玩了一出“心急吃热豆腐,结果被豆腐烫得烧心”的场面。
宣冲现在在挖掘了更多遗迹后,对这些遗迹中生前实力进行了预估;他发现别看这些定居点密集,但是最强盛时其城市人口也不超过两千。
宣冲总结,前代的南逃军队没能驻扎下来,是因为底子太薄了。可能也是发觉了“草还丹”的功效后,狂妄地认为自己这个村子会暴涨出来一大批武圣。但是最终高估了自己的资源利用率,低估了这里的抵抗力从沉积物上可以看到,这些单独筑城的势力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出现实力断层;随后就会在最后的被入侵中崩盘了。也就是说,连续好几次的战斗中,人员损耗到了极限直接崩盘。
总结前人失败的经验。宣冲进行的策略调整就是发挥己方人力优势。
现在大爻动乱中,人力几乎是无穷无尽,这些调来的人不一定要参战,就是日常开拓活动,都能打破该地区稳定。
统正历元年1月下旬,当轮换后的将士们将此处盛产草木之精,可以服用增长功力晋升的消息传回去后;纵然这个消息的另一面是南疆有妖魔鬼怪,却也挡不住大爻那边各个商行,帮会们的蠢蠢欲动。宣冲的算盘:哪怕接下来和荆棘岭本土妖魔摩擦中,爻人们的小规模试探战斗,出现了十分之一战损;在高利润的催促下,在大爻的土地上也是会有二十份的人过来碰运气。
宣冲:别说你这是荆棘岭,你就是满血狮驼岭,我都蓄一波后要给你打下来!
武家军现在虽然不再前进,但是对一路上这些开拓村镇林寨们,则是大规模投入农器,砍伐树木,修整良田;原本是只有百来人的村子,现在是要打造成为能够容纳千人客流的镇子。开出来的大批地盘,有时候无力全部种上粮食,干脆直接撒上牧草进行养马。
宣冲的目的是强化这片南下领地的经济多样性,让未来抗风险的本钱更高。而且这个事情只有开拓初期才能做。
在这边境线上,靠的就是人多力量大。而且还要吸引人口在这定居。
…耕战是立国之本,唐朝是反面教材…
历史总结:唐末归义军的覆灭不是“钱财”不足;卡在商道上收取过路税,金银和香料是特产,只是缺乏人丁造血能力。
在唐初期,西域军事体系的模式是,通过利润不断地吸引年轻的唐人男子向西。完成财富积累的唐人男子返回内陆的同时,也成为了能够自备铠甲和马匹的府兵。一此后明、宋都没有这种低成本的养兵体系,所以无法控制西域。
理论上,从中原来的唐人武者会持续不断为了财富一路向西。怛罗斯之战后,唐人小挫
但唐朝每隔二十年就会积攒出一批精锐,一波,两波,三波,持续不断地对大食发起挑战。中原的人口增生优势,是能够将内陆干旱气候的大食帝国最终耗得崩溃。
只是历史并没有纵容大唐在这个模式下持续强盛下去,西魏末期开启的大变暖,不仅仅缔造了盛极一时的大唐,还让高原上能够种田了。吐蕃快速进入了封建帝国阶段。
当西域上能种田造血的吐蕃和唐朝西域行商部队对抗后,大唐西域精锐很快就耗光了,而商路断绝造成了利润骤减,唐朝中央集团得不到金钱,没有力量派人西去,进而本地军事得不到补充,进而无法保护商道,财货少了,缺乏对中原军队的吸引力,产生恶性循环。
商路可以生财,但是种田才能形成封建军事组织。没有依托耕作而生的军事组织,钱再多也都是空中楼阁。
但后世乾隆走的是另一种模式,他在那边吃力不讨好地落了军户,短期内看不到利益,但是会源源不断在当地造血。
于是乎,宣冲把视角跳过那些商路地带的据点,在稍微远离商路但适合大规模的种植田亩区域进行了投入;派遣军团进入其中大规模开荒,随后留下一队军士兵,给与他们足够的乡民和耕牛设置屯堡。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