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来到雍州和星州两地。由于赵诚一直是臣子身份,政治上一直是做减法。
虽然赵诚在关内领着大军南征北战,其麾下谋士,武将大大扩展;但是有些被他鉴定为无能之辈的家伙们,赵诚没法给他们安排事情。若是安排了,那就会误了大事。
但这些人是不安分的,在赵诚这里找不到机会后,这些被淘汰的人才,就立刻跳到对立面。毕竞赵诚的名分也是来自于昊国,他们投机来到赵诚的对立面,拿到名分岂不美哉?
在天佑历3年,赵诚拜大将军之前,他已经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乎不得不加速迈出不臣的步伐,冲入宫殿中收缴了吴王的印绶,在其身边安插了自己人。
但是吴王先前分封的那些人,已经落实在了雍州之地,裁撤是裁不了。
于是乎,赵诚不得不将这一批“想走捷径,但没能力”的家伙,安排到雍州和星州去。眼不见心不烦。(赵诚记忆中,自己前世功高盖主的祖上,就是这么被打发的。)
于是乎,吴天龙裔中最后一些“忠义”之士们,被困在了星州之地。
但是他们水平太差了,这些年来,不仅仅没有将这里经营成一个后方,反而熬走了一批批想要作为的人。
雍州和星州战线,就成为赵诚控制的地盘中最好打的地方。
派州这边,总参谋部的参谋们,在沙盘上确定其他方向上目前的防御足够稳定后,开始对雍州调兵遣将在雍州方面,苏明严格遵循守战策略;他依托屯田策略和昊国对峙了多年,利用民生优势,让雍州星州为数不多的民众不断南逃。
值得一提,在现在宣冲地盘上各州都有地方豪强胳膊向外拐的情况下,雍州前线被牢牢地掌控。首先是盐,茶,草药等战略物资被控制。再者就是对整个地域的从军人员进行体系上优待。雍州地区那些垦拓的军士们,凡是达到“簪袅”阶层的,他们的子嗣是可以被降门槛召入士官学院。并且在军士转正时,其他人都得去南疆轮战,这些出身雍州的实习士官们,只要经过一轮从派州到雍州之间的军事演习训练后,就可以用北边驻守来替代资历。
这帮雍州本土出身的士官们,现在应用的最经典战术教材,就是宣冲在入渤郡时“策划抢劫”的路数;标准化一年四季深入到敌占区打草谷,把牛羊人口全部掳走。这几年搞下来,雍州最北边几个城池是风声鹤唳。
苏明带领麾下不断领悟宣冲的会议精神,在作战会议中道:“这次我们的战略是,让赵诚做不了吴臣。”
…总动员…
统正历5年春,天下征伐的第七年。在天下人眼里,派地自不量力地挑起了对吴国的进攻。作为南派的最高统帅,宣冲看着西南五州之地现在的情况。此时各地劳工站都已经完全完成了建设,乡兵们在完成农活后,都自发的奔赴劳工站,找活做。
而原本的劳役集团们,则在经过半年的操练后,开始朝着各个区域部署。在开春后,宣冲地盘上总兵马的规模达到二十万之巨。
宣冲很霸道,采取了当年赵诚曾说过的“春战秋守”策!这是农耕民族打蒙古人的策略。仗着粮食多则以本伤人。对于昊国来说,赵诚近些年虽然征伐的地盘众多,但是农业恢复不过来。
宣冲拿出二十万部队,吴国必然要拿出二十万大军对峙;对于吴国来说,各地的兵站如果要保持这么一大批部队的规模,所需的粮草也是天量。
派州在这些年积粟甚多,并且这几年加紧修建以派州为中心的列车通道;若是朝着各方用兵,运输粮草的成本基本上只是石炭和玉石了。用不着一路上驮马吃嚼的消耗。
并且宣冲得到情报,除了玉华州之外,赵诚麾下其他州府的府库会空空荡荡。
即将发生的大战中,要真的被自己拖到五月份农忙时节,赵诚的各地农兵们就不得不回家务农。所以赵诚打自己也只有一波,如果这一波打不下来。他内部就会崩溃。
但是他不打呢?宣冲把沙盘上小棋子向前挪移,那就稳稳地吃掉他两个州后就收手。
向天下证明,他赵诚兵锋虽然强,但是还平不了自己。而平不了自己,他府库空虚,地方治理不靖的问题,就解决不了,进而人心丧失。(苻坚)
为什么吃掉两个州,而不是更多州?宣冲计算了自己粮食产量,在占领后刚好能救两个州的百姓!宣冲对参谋部:“这一战不接受传檄而定,不接受当地世家投靠,所有生产资料再分配!”参谋部门的青年们开始自动转动。而在这繁忙中,宣冲脱身大量工作,开始了回顾自己穿越历程。二十四年行伍,二十四年的戎马;从一开始领农兵五百,为武撼峦守后方的粮仓;再到能够领导三军,进攻一个方面的大将;而现在,宣冲终于成就完全体,变成了能“多多益善”组织起数十万人国战的统帅。这样的兵家境界,在羲人界古往从未有之;大爻数千年太平盛世养不出这样的征伐,而大祭朝完全是靠甲兵犀利,以及众多上古神兵喷射雷霆火焰,碾压四方。
可以说,当乱世中到了最后,总会有英雄能够以天下豪杰为棋下这一局。
现在,宣冲上桌,而对面原本执着于对弈的那一位,现在不得不要思考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