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口气,抚摸着叔叔送的戒子,利用心理自我安慰术暗想。笔试时那写满英文参考文献的试卷在他脑中闪烁,让他又变得自信起来。
还有接下来武器测试的左轮速射……
龚林轩在剑桥射击俱乐部,可是保持了整整三年射击纪录。
他暗暗道:“这一届的施礼荣盾,依旧是我的,谁也别想夺走!”
当女见习督察们为陈正东欢呼时,龚林轩用鞋尖碾碎了一只甲虫。
汁液渗进他擦亮的皮鞋缝,像他心底蔓延的不甘与怒火。
在11点钟,黄竹坑警察学校结束了标准11升级考试、第二部分实操考核、第一项战术指挥能力考核。下午13:00钟,准时进行第二部分实操考核中的第二项:武器与体能测试。
正午的烈日,将黄竹坑训练场烤出沥青的焦糊味。
张sir的身影出现在射击场瞭望塔时,腰间那把特制的点三八左轮手枪正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摘下墨镜的动作让全场瞬间安静,镜腿划过枪套,发出轻微的金属摩擦声。
“记住你们枪套里的不是玩具。”
“鬼见愁”张sir的声音通过二战遗留的防空警报器传出,带着金属震颤的压迫感:“去年有十五个同僚,因为卡弹死在街头。”
突然,张sir拔枪上膛的动作快得只剩残影,“砰砰”几声,二十五米外的钢板靶应声而倒。“每人十发子弹,全部命中十环,记100分;如果记分低于60分的,给我滚去守水塘!”张sir严厉的声音传遍射击场。
此刻,刑事情报科的李一龙下意识摸向腋下枪套。
有组织罪案调查科的马吴天,则盯着自己虎口的老茧,那是之前卧底时,在船舱练枪磨出的勋章。军装组的叶国欢,正用随身携带的游标卡尺测量弹壳底缘。
这些细节被龚林轩的余光捕捉,剑桥高材生的嘴角浮现一丝轻蔑:三个土包子!
第一批上场的30名见习督察考生,随着枪声接连响起,他们很快就完成了射击考核。
这一批成绩最好的是90分,只有1人;其余80-89分有3人;70-79分有16人;60-69分5人;最后5人没有达到60分。
接着是第二批考生上场,接受考核……
午后的阳光将英制钢靶烤得发烫。
在等候区的龚林轩,解开定制警服的第二颗纽扣,这个刻意放缓的动作立刻引发旁边女警队列的微微侧目。
当第二批考生完成射击后,刑事情报科的李一龙、有组织罪案调查科的马昊天、军装组的叶国欢等30名考生,走向射击位。
随着射击命令传来,李一龙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突然一个侧滚翻来到射击位。
他的“隐蔽射击法”让全场哗然一一十发子弹在靶纸上精准排列成一个有些特殊的图案,最后一发子弹穿透五层胶合板。
“95分!“张sir打下评分,批评来一句:“花里胡哨!”
而马吴天这位硬汉,采用独特的“船舱射击法”(他在卧底时,曾在船舱练习枪法)。
他侧身三十度站立,每发子弹都从腋下刁钻角度射出,七发命中十环……
“96分!“张sir打下评分。
叶国欢这个铁塔般的汉子每开一枪,军靴就跟随着跺地,震起的尘土在阳光下形成清晰的弹道参照系。他用点三八左轮打出了霰弹枪的效果。
最后三发子弹同时在靶心撕出锯齿状裂痕。
“94分!”张sir打下评分:“动作太多余。”
第三批考生射击考核结束,三人傲然离场时,训练场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李一龙推眼镜时,瞥见了龚林轩轻蔑的脸色;马吴天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冷笑;叶国欢则像座移动的铁塔,每一步都让地面微微震颤。
不多时,考官的声音响起。
“下一批次考生龚林轩……30人,上场准备射击!”
扩音器里的电子杂音还未消散,站立到射击位的龚林轩,已完成韦伯利左轮手枪上膛。
随着射击指令下达。
龚林轩定制战术手套包裹的修长手指,兀的扣动扳机,观礼台上拿着望远镜的苏格兰场顾问突然站起身。
因为,一一龚林轩的第一发子弹,直接穿透靶心,弹孔周围竞呈现出完美的放射状裂纹,如同大英博物馆珍藏的维多利亚时期雕花怀表。
“砰砰砰!”
枪声不断响起。
龚林轩用这一批次最快的速度,打完10颗子弹。
“全部十环!”
记分员的声音有些发颤:“第一发正中靶心红点!”
“鬼见愁”张sir的秒表,定格在3.3秒。
这是龚林轩完成十发速射的用时。
老警官摸着下巴的疤痕,那是十年前和龚林轩叔叔在九龙城寨缉毒时留下的纪念。
“双连发间隔0.33秒,”他转头对苏格兰场顾问低声道:“这小子很不错,比他叔叔当年还快0.05秒。”
苏格兰场怀特顾问,也是露出赞许的笑容。
“100分!”张sir的评分笔在烫金成绩单上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