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夺功(1 / 2)

韩佑当初入户部的时候,和商税无关,查的就是张同举与北地世家贪墨边军粮饷一事。

然而张同举、华琼二人被拿下大狱是因为另一个原因,尸位素餐。

属于是墙倒众人推,被户部一众官员给清理门户了。

之后韩佑给北地张家去了书信,北地不少参与贪墨边军粮饷的世家子与官员都被押入了京中。

外界以为是因为税银的事,而非边军粮饷。

韩佑这边已经有了供状,除了张同举与华琼的签字画押外,还让司徒羽将几名户部主事交了出来,都押在刑部,并没有大张旗鼓,也没有引起外界猜疑。

周老板一直秘而不宣,两个缘故。

一,钱能追回来一部分,张家拿多少,吐出来多少,张家吐不出来,其他人也要吐。

二,如果这件事闹的人尽皆知,北边军一定会失望至极,军心会不稳。

朝廷没有钱发粮饷是一回事,朝廷发了,被朝廷的官员贪了就是另一个性质了。

边军可不认识什么张同举这侍郎那侍郎的,对他们来说,朝廷就是京官,京官就代表朝廷。

周老板太了解军伍了,所以才不想闹的人尽皆知,想着先把粮饷补上再说。

谁知,今天尚书省竟然出班揭开盖子了。

尚书省奉事郎,齐白,正五品,平日上朝不显山不露水。

事实上尚书省的官员都很低调,六部九寺的公务以及折子,最先呈交的就是尚书省,无论尚书省能不能拿主意都要送到宫中让天子批复。

可以理解为尚书省什么都不管,也可以说他们什么都可以管。

奉事郎齐白从怀里拿出了一份折子,双手呈上。

老太监看了眼面无表情的天子,后者微微颔首。

文武走了下去,取过折子放到了御案前。

朝臣们交头接耳,不少人面露震惊之色。

柱子后面的韩佑依旧没有看向天子,而是看向那个装病的老棺材。

能一举拿掉户部右侍郎、员外郎等一众贪官污吏,毫不夸张的说,都是韩佑的功劳。

天子看似是在看折子,实际上心里已经知道申屠罡打的什么主意了。

韩佑经验不足,猜不透,他只是知道申屠罡动手了,对自己动手,不,是下手!

果不其然,天子龙颜大怒,随即让六部尚书以及九寺寺卿上前,折子一一传阅。

片刻后,同样“大怒”的几位大佬回到了班中,奉事郎齐白朗声开了口。

细数户部那些贪官污吏的罪名,极为详细,证据有哪些,具体贪了多少粮饷,又有谁涉及其中。

这一说就是一刻钟还要多,韩佑面色一变再变。

尚书省的“信息”比他了解的还要全面,不但数字更加详细,名单上的七个人谁负责什么,谁什么情况,如数家珍。

最后,尚书省官员完美收尾。

他们之所以能够“查到”这些事情,是因为尚书省核查张同举等人时,发现了许多猫腻,随即去刑部、京兆府两个大牢又审讯了一遍,最终揪出了这惊天大案。

尚书省还为刑部请了个功,说刑部很配合,出人出力,为了不惊动罪官同党,一直秘而不宣。

韩佑终于看明白怎么回事了。

经典的踩一捧一,张同举与华琼最早是被关押在京兆府的,老爹的地盘,韩佑第一时间审的。

然后,天子亲军统领最先审,在他爹的地盘审,什么都没审出来,却让尚书省的官员查遗补漏了。

这也就是说,如果尚书省没去查遗补漏,光靠天子亲军和京兆府会“错过”这惊天大案,说的再通俗点,那就是仪刀卫与京兆府根本没尽职尽责。

韩佑没有马上出班。

他知道申屠罡要做什么,踩自己,只是还有一件事他搞不清楚,值吗?

别人不知道,申屠罡能不知道怎么回事吗,他比谁都清楚这件案子是韩佑查出来的,下封口令的则是天子。

现在没经过天子的允许,广而告之,为了踩自己与天子的命令背道而驰,值吗?

龙颜大怒的天子下令彻查,并嘉奖了尚书省与刑部,同时给户部喷了一遍。

既然有了“新的进展”,肯定又要彻查,大致商议了一番,散朝了。

韩佑没走,申屠罡也没走,百官一一出班。

直到朝廷双拉工部与京兆府的官员都走出去后,天子一拍桌子,怒意勃发。

“申屠罡,朕对你太失望了!”

申屠罡从绣墩上站了起来,一边咳嗽一边走到大殿中央,韩佑也从殿柱后走了出来,文武连忙挥手,让禁卫与门口的太监全部离开。

申屠罡没有跪下,也没有面露畏惧,施了一礼:“陛下请听老臣叙说原委。”

“说!”

“近些时

最新小说: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 假太监:从给皇后做足疗开始 唐匠 汉末雄风 救命啊,始皇帝能听到我的心声! 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 穿越大秦,打造最强经济体 请公子出山 诱她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