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第一日(1 / 2)

韩佑最初的想法,治标,属于西医,见效快,后遗症大。

老八的想法,治本,属于是中医,但是解决不了燃眉之急。

再看人家大老黄,属于中西兼用。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中西结合,治成标本。

大老黄的上策,也就是取而代之,顾名思义,别人的,终究在别人手里,要看脸色,要被拿捏。

自己的,在自己手里握着,那就不需要看任何人脸色。

京中商税收的是商铺、粮铺、商队的商税,其中十之八九都是世家的买卖,剩下十之一二才是正儿八经的商贾,即便是这些商贾,十个里面有九个都要给世家们交保护费。

他们以为少交商税,户部会犯难,朝廷会没钱,事实上还真是这样。

可他们只站在了第一层,人家大老黄直接站在了顶棚上,骑着风扇咔咔转。

商税才多少钱,就像孙守廷说的,至多五十万贯上下的窟窿罢了,韩佑多卖几次王海就能从赵家讹出来。

天子也是无意之中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没有这五十万贯,就要少办很多事。

大老黄则是看穿了事物的本质,本质是百姓,而不是钱。

大部分世家名下的铺子,卖的其实和百姓都无关,百姓要的无非是和衣、食、住、行有关的,没听说哪个百姓家里不摆放名人字画就活不了了,也没听说哪个百姓顿顿不是大鱼大肉就满地打滚不吃饭,更没听说哪个不百姓不穿绸缎华服就不好意思出门。

这便是说,京中很多铺子,卖的东西对百姓来说都是奢侈品。

这些奢侈品,和百姓有关吗?

韩佑害怕“商业体系”崩坏,因会引起连锁反应,却忘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百姓稳定,万事大吉。

哪怕全朝堂的官员都不爽韩佑,乃至不服天子,就是一起蹦跶,一起骂,一起造反,百姓不动弹,他们能怎么样?

世家天天不吃肉,官员不看字画,国朝倒不了。

百姓吃不上饭,受冻挨饿,国朝才会倒。

那么问题就简单了,让百姓“稳定”就好。

第一,保证京里京外的百姓衣、食供应。

第二,令钱财循环起来,将钱财投入到市场,与百姓有关的市场。

那些所谓的商贾不交税就不交税呗,百姓得到了工钱,用于日常花销,这些钱都会花在韩佑的“产业”中,韩佑不但不会亏,还会小赚一点点,再去交税,钱又回到了国朝手里,然后天子再将这些钱投入到百姓身上,百姓再去花销,最终形成完美闭环。

韩佑即便赚了钱,也不可能说一交税就交几十万上百万贯,不过可以细水长流,让钱流动起来,百姓受益,国朝受益,至于世家和那些所谓的商贾,玩蛋去吧。

这个上策取而代之需要一个“快”字,趁着那些世家与朝臣没反应过来,迅速、大量、野蛮,将粮、米、面等民生物资尽快收购。

这一次可谓是四季山庄、仪刀卫的所有“人才”齐上阵,连山庄高尔夫球场项目暂时停工了。

第二日一大早,小伙伴们全都动了起来,出京入京,拿着大把的银票,打着王爷、仪刀卫、四季山庄、工部、户部,乃至陛下的名义,反正就是看人下菜碟,将一笔笔钱投入到“市场”之中。

这些钱,暂时会让世家们赚到手,不过然并卵,首先韩佑有备用资金,其次备用资金将会用到百姓身上,百姓再用这些钱来满足生活所需,最后还是会回到韩佑手中。

两个市场,韩佑不参与世家那边的市场,让他们自己玩去,不是都有钱吗,拿那些不当吃不当喝的奢饰品自己卖自己吧。

韩佑这人比较灵活,下策和中策也有可取之处,给世家和朝臣招黑一直是他热衷之事。

裴麒又多了个工作,“还原事实”真相,就是让京中百姓知道朝臣和世家故意不交税,要整韩佑,因为韩佑给百姓开的工钱太多了。

总之一句话,百姓有权利知道真相,知道真相的百姓,也有权利去厌恶他们应厌恶的人。

韩佑没有留在山庄,京中坐镇,怕遇到不开眼的,周衍和周统镇不住。

京兆府中,韩佑坐在公堂中,书案后,翘着二郎腿。

老韩到底还是接了查京卫账目的差事,今天一大早还未上朝,圣旨到了。

一开始老八问过韩佑的意思,韩佑没代表老爹答应,老八也不着急。

结果今天一大早,老八直接下旨了。

也能理解,破事太多,好多事都需要当机立断,老八身边也的确没有太多能用的人了。

“要么说启蒙启蒙,提高认知提高认知,呵。”

韩佑双手枕在脑后,冷笑连连:“不是不愿意让百姓思考吗,不是让百姓被愚弄吗,干死你们。”

每次和大老黄交谈后,韩佑总是有所收获。

还是那句话

最新小说: 诱她失控 请公子出山 汉末雄风 唐匠 大乾第一败家子 穿越大秦,打造最强经济体 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 假太监:从给皇后做足疗开始 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 救命啊,始皇帝能听到我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