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宜身旁,吴策言道:“当前风声太紧,晚些时候,我会再为你安排。”
“唯有如此了。”宋敏宜长长呼出一口气。
此事她却是要多谢吴策。
大乾腹地,尤其江南东道北部吴越之地,不比岭南多战乱纷争。
想要完成第五枚“仁”之玉璧的历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或者说,僧多粥少的现象严重。
吴氏一族自家同样有部分子弟甚至需要排队,亦或者离开自谋出路。
“对了,之前我去了岭南,有些事情只是耳闻。”
宋敏宜想起另外一件事:“墨龙池那边的动静,无大碍吧?”
吴策摇头:“十大寇中两人,“碧龙’童霄和「赤虎’拓跋锋都在附近现身,闹出了些波澜,但不至于有大碍。
事情归根结底,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墨龙池主静极思动,有意重出江湖了。”
宋敏宜神情为之一动:“墨龙池主,他现在……”
吴策收回望向大江上游的视线,转而望向太湖大泽深处:“不是现在,早在近二十年前,墨龙池主便已经成功迈出那一步,成为继他师父赤龙之后新一代枪圣。”
宋敏宜深吸一口气:“那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他都部……”
吴策:“一方面,他在我吴氏暗中支持下,继续修行和积累,为更进一步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陪伴妻儿,姑母身体不好,他常伴左右,也顺便你教导其子。”
宋敏宜自然知道墨龙池主迎娶吴氏女,但此前不知道对方夫妻伉俪情深,这时听了啧啧称奇。不过,赞叹之后,她看着吴策,欲言又止。
吴策:“怎么?”
宋敏宜:“他有机会晋升一品长生武圣么?你们……支持他更上一层楼,企及一品?”
吴策言道:“且做准备,武夫修行路线虽然不似儒家修行路线那般又诸多历练、法仪制约,但想要迈出那一步又谈何容易?”
宋敏宜闻言,默默点头。
事实上,最近几十年来,吴氏子弟有些后继乏人。
吴策修为实力、天赋才情已经算是较为出众的。
但比这一点,宋敏宜自问更在对方之上。
吴氏一族除了下力气继续培养族中子弟外,也采取一些旁的办法。
如墨龙池主项一夫,还有如今东都学宫器学博士程稳,虽然不说直接入赘吴氏,但现在都是吴氏倚重的外姓,帮吴氏继续撑住天下有数名门的底子。
某种程度上来说,吴策同她宋敏宜联姻,也是类似思路,只不过岭南之事太过意外,出乎所有人预料。好在吴氏和吴策本人都没有改变主意。
这种情形,当然可能有强枝弱干的可能。
尤其是已经身为二品武圣的“墨龙”项一夫。
对方不仅修为境界高,实战也极为强悍,多年不出江湖,仍然声威显赫,名震四方。
现在他成就武圣,自然不必多言。
不过当下的大乾皇朝仍是太平盛世,项一夫好不容易身份洗的半白,自然不会再像以前那般行事肆无忌惮。
而吴氏一族虽然有些后力不济,但依旧底蕴雄厚。
“墨龙池主之所以忽然静极思动,一方面是修行所需,另一方面也是其子学有所成,一心想要在江湖上扬名立万,所以他顺水推舟。”吴策言道。
宋敏宜默默颔首。
虽然细节不明,但赤龙一脉武学传承多半是以主修意气为主。
这一点从“赤龙”百里平本人,到他三个亲传弟子,甚至新近在大乾江湖声名鹊起的“赤虎”拓跋锋,都可以看得出。
既然是主修武夫意气,那就注定不可能自己一味埋头苦练便有所成就。
必然是要不断实战厮杀,不断挑战修为实力更胜于自己至少不弱于自己的武道强者,才能满足武夫意气的积蓄与修行。
隐居墨龙池多年,项一夫既然还有雄心和向上的潜力,那他也确实该重新出山了。
“既然墨龙池主重出江湖,修为境界还更进一步,那“碧龙’、“赤虎’之流,自是不足为惧,他们同门之间自行处置便是。”宋敏宜言道。
吴策颔首:“正是这个道理……”
话音未落,忽然有吴家仆人来报。
吴策看过送来的信,面色忽然变得古怪起来。
宋敏宜诧异:“怎么?”
吴策:“……昨日晚间,拓跋锋将墨龙池少主项鼎打成重伤,若非随行宗师抢救,还有我吴氏闻讯立刻派人接应,项鼎恐怕会当场身死。”
宋敏宜:….”
墨龙池主项一夫将要重出江湖,而其独子“小霸王”项鼎却被“赤虎”拓跋锋打断枪杆,捅成重伤。消息传出,作为新闻,一时间甚至抢去不少岭南节度使和江州宋氏的风头。
不过,许多人还是更关注宋氏当前风波。
尤其是大乾朝堂之上的人。
关中帝京,国相姜志邦府上,其四弟姜振国来访。
“荆襄楚氏,有人前往江州,尝试为双方调停,倒是做的老好人。”姜振国言道。
姜志邦坐在主位,面色波澜不惊:“以楚氏的一贯作风,不足为奇,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