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37章
又是一个半夜下雪、白日晴的好天气,将亮未亮的清晨,天际一线儿鱼肚白与即将消退的夜幕,混溶成清冷的灰蓝。冯小晴准点醒,随便收拾一下,准备去院子里展展筋骨。推开房门,却发现自己还是起晚了。
院子里,大姑正领着她的三个好大儿,排成一列,做着标准的热身动作。老四冯婕还在睡觉,对她,大姑不做要求。冯家人的一天,是从军事化的晨练开始的。大家动作整齐划一,令行禁止,那是相当有冯家特色的军事化管理早操了。“小晴醒了啊,快跟上。"冯长缨声音宏亮。“来啦来啦。"冯小晴迅速加入晨练方阵,排在冯长缨身后第二的位置。冯小晴觉得这画面挺好玩的,大姑像个教官,领着三个力壮如牛的表哥,跟操练大头兵似的。
不过想想也不出奇,这仨家伙吃她的,喝她的,要是不听话,她不打杀了他们才怪。
这么一想,身份置换一下,客串这种老太太还挺过瘾的。热身完毕,冯长缨一声令下,“全体都有,目标,环镇公路,跑步走。”一行五人,成一列纵队,迎着清冽的晨风,跑出院子。石炭镇不大,格局也简单,一条主街贯穿东西,一二十分钟就走完了,倒是主街两旁的院墙夹道四通八达,通往各个出其不意的地方。主街的商铺不多,大多是些满足本地人基本需求的夫妻店,一个品类通常只有一两家在做生意,比如农具店、五金店、修车店这些。镇上还保留着赶紧的传统,逢初一十五,或周六日,镇子南面的大片空地,就会变成一个露天集市。当十里八乡的人过来赶集,整个镇子也变得热闹起来。
街边的早点夫妻店,人影闪动,摆在外头的羊汤大锅咕咕翻滚,炉子的烟管子喷着蜂窝煤燃烧的青烟,空气里混着汤和烟的奇特气味。冯长缨领跑破风,冯小晴跟着她的节奏,呼吸与脚步很快融为一体,变得悠长平稳。
他们沿着镇子的外围公路跑,两侧是白杨树和开阔的田埂菜地,远处是连绵起伏的贺兰山山脉,即便相隔六十公里,但巍峨的轮廓依然清晰矗立,护卫着西北大地。
跑着跑着,远处出现一栋带着大院子的5层主体建筑物,墙体刷着黄涂料,门口还有岗哨,院墙是半人高的砖石钢管立柱混合,一股部队营房的气息,隔着老远扑面而来。
这里怎么还有个部队?
“姑,那边是干嘛的?"冯小晴边跑边问领跑的冯长缨。“那是武警的一个特训基地,平时驻扎着一个营,他们负责给西北地区的好几个总队提供轮训,机动特战那些也在这里,还有预提士官集训,以后跟3营也算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兄弟单位了。基地人多,常年人来人往,物资消耗大,是咱们镇上消费的绝对主力。"冯长缨长年练武,跑步讲话气息丝毫不乱,她指着,“看到吗?你要开小卖部,也可以多看看他们。”冯小晴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一辆搭着简易雨棚、刷着“早点”等字样的三轮车,正吃力的蹬向基地大门。
她恍然大悟,原来看似凋敝的石炭镇,真正的经济命脉,是为这些庞大的军事单位,提供后勤保障服务而形成的特殊市场。冯长缨点到即止,不再多言,只用眼角余光,悄悄观察侄女的反应。她可以指条路,甚至帮忙推开一扇门,但最终路怎么走,走多远,还得看小晴自己。
她可以帮小晴解决蔬菜收购的事情,毕竞它涉及到本地的民生,但是对于开小卖部,这种靠眼光和手腕吃饭的个人生意,她选择袖手旁观。正如她跟冯红旗说的,小晴自己选的路,就是变成屎,那也得小晴自己跪着吃干净。
冯小晴不知大姑心;中所想,她默默记在心里,没再多问。一大圈跑完,天已大亮,众人的肚子,也开始咕咕作响。早餐比较简单,直接提来炉子慢炖的粥锅,再配上小晴的下饭菜,每个人都食欲大开。
冯长缨三两口解决掉一个馒头,然后筷子往桌上一放,目光落在小口喝粥的冯小晴身上,“今天要去市里了吧?”
“嗯,吃完了就走。”
“你一个小姑娘家家的,出门我不放心。”就算小晴能一拳打三个,但俗话说的好,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冯长缨得安排一个人跟着。
冯长缨的目光转向那三个正埋头猛吃的好大儿,“高健康,今天别去菜地了,陪你妹妹去趟贺兰山市,负责给她当保镖扛东西。”老大高健康抬起头,嘴里塞着一个大白馒头,他用力地点点头,含糊不清地应了一声,“好嘞。”
冯长缨不放心,又拉着小晴的手,当三岁孩子似地叮嘱,“路上人多眼杂,带钱出门,千万要小心,到了市里,别舍不得花钱,别住那些乱七八糟的小旅馆。”
冯小晴感受着大姑手心里的温度,笑着一一应下。吃完早饭,冯小晴和高健康简单收拾了一个背包,里面只有水和换洗衣物。至于大姑担心的“启动资金”,实际上很多在微信和致富宝里,手上的现金并不多。
两人出了门,马德福大爷的三蹦子已经在等着了。三蹦子一路送他们到石炭镇的火车站。
石炭镇火车站虽然承担着重要的军事运输任务,还有高铁线路,甚至有不对外的军列停靠,但它的外在看上去非常普通,普通到就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