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十八章
商承琢带来的那位技术总监正在阐述他们的专利算法优势,瞿颂突然抬手叫停,目光直接投向商承琢,“商总监,我们这套算法的核心优势在于对复杂场景的适应性,特别是动态目标的实时追踪和转换。我很好奇,你们黎纪元引擎目前对动态环境扰动的处理能力,是否能支撑起这种高精度的实时映射需求?或者,这本身就是你们寻求合作,想要填补的“关键短板′?”
这话表面上是个技术问题,实则暗含锋芒直接指出了云顶空间技术的不足,明确以及他们寻求合作的被动和弱势地位,是谈判中一种很常见的施压话术商承琢抬起头,他这次终于直视瞿颂,他眼神深邃,没有任何波澜,也看不出被冒犯的怒意,语气依旧平稳,“瞿总的问题很关键,黎纪元引擎在动态环境建模和实时渲染上的积累,恰恰是我们认为能与贵方技术形成互补的基础。我们并非无法处理动态目标,而是寻求在′感知替代'这一全新维度上,借助贵方的跨模态转换技术,实现用户体验的颠覆性提升。合作的意义,在于强强联合的乘法效应,而非简单的短板填补。”他强调着强强联合不卑不亢地将问题推了回去,同时重新定位了双方的关系,这是一次是平等的互补,不是黎纪元单方面的求助。瞿颂的眉梢几不可察地挑动了一下,有些不爽。装什么。
她没再说话,只是微微靠向椅背,指尖轻轻点着桌面,眼神却更加锐利地落在商承琢脸上。
会议继续进行,技术层面的讨论越来越深入,但整个会议室的气氛却越来越紧绷。连坐在后排负责记录的沃贝员工,都忍不住偷偷交换眼神,小心翼翼地放轻了呼吸。
所有人都清晰地感觉到,长桌两端之间存在无形但不容忽视的交锋。直到技术讨论暂告段落,会议室内紧绷的空气才随着人员的离席稍稍松动。技术人员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流,试图消化刚才信息量巨大的交锋。商承琢刚合上笔记本,林薇便无声地走到他身边,微微躬身:“商总监,瞿总请您移步办公室,有些细节想单独沟通。”商承琢抬眼,隔着尚未散尽的人群,与长桌尽头的瞿颂视线短暂相撞。她已站起身,一身套装的剪影在落地窗前显得格外挺拔,眼神平静无波地往他身上扫了一眼。
商承琢颔首,对程昂低语两句,便起身随林薇离开。瞿颂的办公室延续了沃贝整体的风格,线条冷硬,视野开阔。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华的城市车道,室内却只有一张宽大的金属办公桌和几把设计感极强的椅子。
她走向办公桌后的主位,随意地倚在靠背,双臂环抱,好整以暇地看着商承琢。
“说吧,"瞿颂开门见山,下颌微抬,“你刚才在会议室里眼神示意你们技术总监避开的那个点,到底是什么?别跟我绕弯子,商承琢,你知道我现在对你的耐心很有限。”
商承琢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办公桌对面的椅子前,却没有坐下,转过身背对着瞿颂望向窗外。
片刻后,他低沉的声音响起。
“沃贝的′视界之桥′技术,核心瓶颈在于临床验证数据的获取效率和成本。尤其是针对复杂动态环境下的个体化适配模型构建,耗时长,样本量要求巨大,这是阻碍它快速商业化和公益落地的最大绊脚石,瞿总,对吧?”瞿颂眼神一凝,没有出声,商承琢说的没错,沃贝自己痛点就关键在于此。商承琢转过身,镜框后的目光锋锐如刀,直视瞿颂:“云顶空间的引擎,拥有目前国内最顶尖的虚拟场景构建能力和海量用户实时交互数据,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影子实验室。”
瞿颂眉头紧锁,有种不祥的预感。
她几乎想立刻出声打断商承琢,他接下来要说的话极有可能惊世骇俗,极有可能会将某些不可触碰的禁忌彻底撕裂。她应该立刻打断他,但喉咙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发不出任何声音。商承琢这个人,太懂得如何找到技术的捷径了。这种能力游走于天才灵光与幽暗禁区的边缘,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说不清是令人敬畏的职业天赋,还是深藏不露的犯罪潜能。
李正勋曾经无数次指着商承琢的脑袋怒骂,警告他不要自作聪明,这种冒进地灵机一动迟早会让他自己引火烧身。
商承琢似乎并未察觉瞿颂内心的激烈挣扎,或者说他根本不在意。商承琢向前一步,双手撑在桌沿,身体前倾。骤然拉近的距离压缩了空气,沉甸甸的压迫感如无形潮水漫过瞿颂脚踝,向上漫涌。
瞿颂抬眸,视线滑过他撑在桌沿指节泛白的手掌,挽在小臂上的衬衫袖子,最终被无形牵引着,凝在商承琢的颈侧。颈侧淡青的血管蜿蜒,没入衬衫领口上方那一小段线条利落的脖颈,让瞿颂有一种能感受到那皮肤下蕴藏的脉搏的错觉。“利用黎纪元引擎,高度模拟真实世界的动态复杂环境,将沃贝采集到的有限真实视神经信号样本,进行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虚拟推演′和′适应性训练'。
在虚拟环境中,我们可以模拟出成千上万种光照、移动物体、空间结构的变化,让你们的算法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在真实世界需要数年才能积累的经验和优化。”
他顿了顿,镜片后的目光闪烁着光芒,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