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瘟疫
白渊城地处交通要道,商贸繁荣,人口密集,然而近来却瘟疫肆意,灾情蔓延,连周边城市都受到了不小的波及,以至于原本繁华的街道都萧条冷落许多,高铺皆房门紧闭,行人都少之又少,农田荒芜,横尸遍野,空气中弥漫着药草和腐灶的气息,到处都是病痛、恐慌与绝望。
与此同时,周边的盗匪趁机作乱,四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官府疲于应对,干脆撒手不管,白渊城瞬时仿佛一座炼狱般几近崩溃。事态不断发酵,直至失控之时,消息才传入了京城。朝堂之上,昭武帝大怒,当即召见平兀侯,命其带领精锐人马,暗中南下查探实情,务必设法稳定局势。
程雪案知道这是昭武帝一石二鸟的方式,若是能顺利解决此事,也算能稳定大昭社稷,只是一旦盗贼作乱、瘟疫蔓延至一发不可收拾,即便程雪案没因为染病死在白渊城,回到京城也难逃其咎。
所以,他是抱着必死的信念见了洛迎窗一面,然后奔赴白渊城。随行人马之中,多为曾和程雪案上过战场的弟兄,还有日日侍奉左右的祈明,至少这支队伍还算值得程雪案信任,不至于背后捅刀子。临出发前一天,韩煦突然出现在平兀侯府外,程雪案最初还以为他是来送行的,直到他从家仆手中拿过行囊,笨拙地跨上了马,程雪案才意识到韩煦打算跟自己同行。
“你做什么去?”
因为之前的不欢而散,再加上平日里公务繁忙,程雪案和韩煦已经许久未见了。
印象里的韩煦,总是白衣翩然,眉目清朗,笑时如春风拂面,举手投足皆透着世家公子的风雅。自从入朝为官后,琐事纷繁,倒是令他少了几分少年意气,多了几分沉稳深思。眉宇间不再全是澄澈,眸底添了几分深沉,袖下的手亦不复柔润,隐隐透着磨砺后的坚韧。不过那股子玉骨风姿却不见更改,温润依旧。只是那温润之中,多了一抹克制与威仪,昔日无忧的玩伴,终是成长为可担风雨的朝堂之臣。
怀着复杂心情打量韩煦的时候,只听他依旧像少年时那般唠叨自己:“白渊路途遥远又诸多阻碍,我不放心你。”
“……“程雪案被韩煦一句话哽在喉中,顿了顿才道,“带上一个你,我还要多操一份心。”
“我不会给你添麻烦的。“韩煦抖了抖宽大的衣袖,露出许久不见的少年般轻松的笑容振振有词,“如今我负责撰写国史,眼下白渊城瘟疫乃是大事,自当记入史册,唯有随行亲临,才能如实记载一-我已同圣上禀明,得圣上恩准,莫非侯爷还有异议?”
程雪案见韩煦把昭武帝都搬了出来,也懒得跟他多费口舌,淡淡地扫了沾沾自喜的韩煦一眼,便对身后的队伍命令道:“上马。”为了掩人耳目,程雪案乔装为一位云游四方的郎中,贴身的几人都扮作他的学生,而随行的其余人则暗中保护观察。一行人日夜兼程,避开官道,穿行于山林小道,沿途所见皆是荒凉景象,村庄破败,衰草伏地,风过之处,黄沙卷着呛人的恶臭,使人不敢久留。
数日后,程雪案等人终于抵达瘟疫最为严重的白渊城。只是烈日之下,城内一片死寂,街巷冷清,曾经车水马龙的市集,如今只剩破败的摊棚和横陈的尸体,唯有乌鸦在枯树上盘旋而过,发出刺耳的悲鸣。祈明见状,凑在程雪案耳边道:“先生,不如我们先找一处地方歇脚,好打听下白渊城的近况。”
程雪案应了声,命人分散行动,一部分负责暗中查访,自己则带着祈明和韩煦转入唯一开门的一家客栈,却也是冷清至极,等了好久,才见掌柜的姗姗来迟。
掌柜的一下子见到这好几个神采奕奕又气度不凡的公子,先是一怔,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才打了些勉强干净的水来奉上,嘴巴里还念叨个不停,许是太久没有同人交流了,眼底掩不住的兴奋,却又毫无生气可言:“客官打外地来吧?如今我们这白渊城,能跑的都跑了,跑不掉的也都命丧于此,在下也不过是在家传的酒楼里苟延残喘罢了。”程雪案瞧了掌柜的一眼,泰然自若道:“实不相瞒,我们是江湖云游的郎中,这位是我师兄,这位是我的小徒弟,我们听闻白渊城瘟疫四起,特赶来一投究竟,尽举手之劳,望免百姓之苦。”
掌柜的一听,手里的茶壶都差点没拿稳,连连鞠躬道:“几位公子可真是菩萨心肠啊--可惜,我们这白渊城苦于瘟疫已久,怕是难以保全,几位还是早日返程,免得染上瘟疫,得不偿失啊。”
韩煦皱皱眉,开门见山地问:“此地的瘟疫何时兴起?起初可有什么明显的症状?”
掌柜的见他们不像坏人,又是言辞恳切,便悄悄将自己所晓全数告知。“其实,我手底下的伙计曾经偷偷看到过,白渊城粮仓中的米粮被官员们换成了发霉变质的劣质粮食,然后他们再以低价将优劣参半的粮食卖给老百姓们。”
据掌柜的讲述,起初,百姓们并未意识到粮食有问题,反而感谢官府体谅,特意降低了粮食的购入价格,可是渐渐地,白渊城内便有零星几人因食用霉米而腹痛呕吐,官府却对此视而不见,后知后觉的百姓们对官府的腐败行为怨声载道,却无力反抗。
随着夏日炎炎,潮湿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