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追杀
大昭皇宫殿内灯火通明,红烛摇曳,映得金砖玉阶一片肃杀。砰一一
一只鎏金茶盏被狠狠砸在殿下,碎片四溅,滚烫的茶水溅湿了锦缎地毯,却无人敢发出一点声音。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昭武帝怒目圆睁,眼底翻涌着风暴,他双手紧攥着奏折,指节发白,青筋暴起,目光死死盯着上面几个令人震怒的字一一“平兀侯程雪案叛逃,已离境。”
大殿内文武百官屏息跪伏,无人敢发出半点声音,连呼吸都刻意放轻,宦官跪伏在殿角,大气不敢出,唯恐成为怒火的宣泄口。“好啊……朕待他不薄,竟敢背叛大昭,逃回玄戎?"昭武帝咬牙,声音低沉得仿佛雷霆即将炸裂,他猛地一拍龙案,沉声喝道,“平无侯乃大昭质子,叛国者,当诛九族!”
冰冷的杀意弥漫殿中,众臣额头冷汗直流,却无人敢开口相劝。他们不是不想劝,而是不敢。
他们都清楚,平兀侯程雪案身份特殊,作为玄戎皇子,他自幼为质入大昭,表面风光,实则忍辱负重,步步惊心一-昭武帝虽封他为侯,却未曾真正信任过他,而如今,他竞敢公然叛逃,回归旧国,这不仅仅是背叛,更是对昭帝帝威的挑衅。
皇权不容亵渎,叛逃者绝无生还之理。
昭帝冷冷环视群臣,眼中闪过一丝不耐烦:“怎么,都哑巴了?!”殿内一片死寂,连太子殿下也低垂着头,不敢应声。其实楼玉骨早就料到会是当下这般场面,若是程雪案不出逃,这盘棋便会进入死局,反正不管是被岳松照的人设计,或是受昭武帝的心意摆布,都不如让楼玉骨做一个顺水人情,既挽回了同洛迎窗的感情,又能铲除掉这个威胁自己皇位的麻烦,还招惹了玄戎一国将矛头对准其他追杀程雪案的势力,也省得他再费心力周旋。
而这种时候,只要岳松照那个家伙再推波助澜几句,一切便全如他所愿般发展。
果然,岳松照适时向前一步,开始煽风点火:“禀圣上,臣以为,程雪案入大昭十余年,暗地里定与那玄戎仍有联系,如今他不等真相大白便带罪潜逃,恰恰说明了他心中有鬼……臣以为,当年大昭对玄戎造反未果宽仁处置,可玄戎却始终心存怨恨,若此时不斩草除根,将来必定后患无穷啊!”话已至此,更是无人敢应,连中书令韩持也担心自己的偏袒会在此时火上浇油,再激怒于昭武帝。
可岳松照却仍不罢休:“程雪案自己仇恨大昭也就罢了,竞还公然勾结当年与谋逆案有关联的江氏余孽洛迎窗,依臣看,程雪案定是想将当年没能成功的谋反再卷土重来一番!臣昨夜派人搜查春风酒楼,可那处早就人去楼空,若非听到了风声,又如何能这般迅速地撤离京城?眼下程雪案和春风酒楼一干人等同时失踪,臣敢断言,这是他们早有预谋,而玄戎国便是他们的退路!”昭武帝本就心性好战,眼睛里更是容不得一粒沙子。他当即下令,未等追兵出境,便以“玄戎勾结叛逃侯爷,意图谋逆"为由,下诏遣使,向玄戎国兴师问罪。
诏令传至边疆,大昭镇北军十万兵马蓄势待发,烽火台的狼烟升腾而起,战鼓低沉如雷,隐隐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到来。漫天风雪席卷着寒意,呼啸着撞击在玄戎王宫的铜墙铁柱上,发出低沉而阴冷的回响。大殿内,火盆烧得极旺,橙红的火光映在漆黑的兽纹石柱上,投下摇曳不定的影子,仿佛潜伏在暗处的猛兽,等待扑食锁定的猎物。殿内肃杀之气弥漫,厚重的毡帐虽隔绝了外界的风雪,却难掩逼仄的沉闷。程霜台端坐于高位之上,指节缓缓摩挲着王座的扶手,深沉的眼神中掠过一丝寒光,扫过殿中的诸将,微微眯起的眼眸中,藏着一丝凶狠的寒意。啪!
昭武帝的诏书被他狠狠拍在案台上,昭帝的字迹清晰可见,字字如刀一一“玄戎国包藏祸心,暗助叛逆。大昭天威不容亵渎,即日起交出逆贼程雪案,并进贡黄金十万两、战马五千,以证忠诚。否则,兵戎相见!”“兵戎相见?“程霜台嗤笑一声,目光阴寒如冰,眼底怒意翻涌,“苟延残喘的昭武帝,竟然还以为不过威胁的三言两语,便能让玄戎再度臣服于他吧?”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一股让人不寒而栗的威严,宛如深冬积雪下翻滚的暗潮,随时可能坍塌。
程霜台笑着摇摇头,将诏书随手甩入火盆,信纸被火焰吞噬,燃烧殆尽。殿下众将肃立,脸色阴沉。
当年,玄戎因国力孱弱,被迫将小皇子程雪案献为质子,以求换取短暂的和平。可这十余年来,边境战火不断,昭武帝屡次食言,依旧蚕食玄戎疆土,令玄戎军民深受其害。如今,程雪案终于逃回,昭武帝非但不肯罢休,反而借机兴兵逼迫,已然是将玄戎逼至死角!
“既然昭帝要战,那便没有退缩的理由一一"程霜台眸色如刃,沉声道,“我玄戎子民,绝不会永远任人欺辱!”
殿内气氛一震,杀意顿起,诸将齐声应和,纷纷攥紧佩刀,眼中怒火升腾。“大昭看似强盛,但内里不知早已被多少蛀虫掏空腐蚀,百姓已然怨声载道多时,而且边军疲敝,未必如表面般骁勇善战,如今他们借此发难,未尝不是想以战养战,搜刮民间财赋。”
程霜台的声音越发冷冽,如同刺破暗夜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