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给永安大队,这样二哥他们在那边也不会有眼红的人来挑事。
“就按你说的来。"王主任爽快答应,“你打算什么时候去永安大队?”“后天吧。"江小娥道:“去永安大队得带上不少东西,我们还得准备一下。“行,后天你们在永安大队多待一会。“王主任心里有了打算,他道:“后天上午我直接去建庄公社和他们谈,下午我就带他们去生产大队把这件事说定,你觉得这五个养蜂人得开个什么价钱?”
“暂时不开。“江小娥不想一开始就直接谈钱,现在谈钱免不了拉拉扯扯,五个人的工资看似不多但也不少,公社那边要添五个名额总得有理由,哪怕养蜂的前景好,但没看到实际的创收都是白搭。倒不如等两三个月后,“现在这个季节两到三个月能取一次蜜,等把成果摆在那,再说工资的事。”
“我晓得你的顾虑。"王主任说着,“那这样,不要工资但也能拿一些补贴,这些建庄公社也该掏,没道理真白白替他们干活了。”两人又商量了一会,约定了后天在永安大队见面的时间。这边忙活完,江小娥又去了一趟仓库那边,因为上次的提议,互助小组这段时间一直在三洲大队和韩老爷子学木活,想着将除了滚筒和齿轮之外的部件全都换成木头为材料。
所以正好错过,她去的时候仓库根本没人。这边没人,她便挎着包回了家,打算将二哥送去养蜂的好消息告诉家里人。同时,罗朗也回家了。
平常日子,他是一个月都难得回去一次。
家里人心疼他一来一回走那么长时间,他也不想回去吃家里的存粮,就怕他吃了家里人少吃几口。
不过这种窘迫的日子在几个月前就消失了。他不再是那个一掏兜都掏不出几分钱的穷学生,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是忍着饿着,哪怕饿到肚子烧的慌他也绝对不吭一声。在家里也不是你让我我让你,互相让着清汤寡水的糊糊。从跟在小娥姐身边,不知不觉中他的兜是越来越鼓。从一开始的精打细算,到现在发现自己居然攒了好多钱。这些都是维修挣来的钱。
分到他手上的往少的说有几毛、往大了说有几十块,和半年前的自己完全两个样。
不过有了钱罗朗也没乱花。
给家里置办了一些要用的粮食和物件,凑了些钱给卢老师送了些礼物,再有的大花销也是他请几个小伙伴一起下馆子。那是他头一次请客,花了他人生中最大一笔饭钱,但丝毫不觉得肉痛甚至希望小伙伴们能再多吃一点。
而这次回家,如果不是急着给家里带去这个好消息罗朗宁愿走上三四个小时也得把车费钱省下来。
穷惯了的他,能挣也舍得给自己在意的人花钱,但好像花在自己身上就觉得心疼。
坐在大巴上的罗朗看着车窗外的景色,他想着这个习惯得改一改,他永远都成不了那种花钱大手大脚的人,但这么努力的自己好像也值得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好一点?
带着这个想法罗朗一路回到生产大队。
正好碰到社员们下工的时间,和经过的乡亲们打了招呼后他就跑到了母亲身边,将她手里的竹筐背在身上,咧开嘴角道,“妈,我回来了。”“回来了好回来了好!"罗母笑的眯眼,从上往下打量着儿子,是越看越欣喜,“挺好的,看着还胖了些。”
“那是。“罗朗凑到了母亲耳边,小声说着,“我这几个月长了六斤呢。”其实对比其他人他还是显得又瘦又小,但他还能长,这两个月不只长了六斤他还长高了四厘米,等过两年成年肯定不是伙伴中最矮的那个。“小罗,听你娘说你去外地了?”
“外地是什么样?和咱们这一样吗?”
“那肯定不是,怎么可能和咱们这山嘎嘎一样,是不是有很多筒子楼?对了,大海!你见过大海吗?”
“你是怎么过去的,坐火车吗?火车是什么样子呀?”周边人纷纷好奇着,罗朗是他们大队唯一走出去的孩子,而且他不但上了中专,以后说不准还能成为城里捧着铁饭碗的工人。更别说他居然还去了老远老远的地方,他们这边有不少人连大队都很少走出去,这怎么可能不让人羡慕?
“去了南城,南城没有海,以后要是有机会我也想去见见大海,我们是坐火车过去的,绿皮火车,就跟大队长家挂的日历年那样的车…罗朗也不嫌麻烦,有人来问能说的他就说了。周边的人听的是津津有味,尤其是那些还小的孩子们,眼里是特别的向往。所以他便多加了一句,“冯大姐,你也别羡慕我,你要是想的话就送家里的孩子去上学,只要好好读书他们也有走出大山的机会。”“能行吗?”
“读书也太费钱了”
“算了算了,我家一个女娃娃读什么书?”罗朗听的不乐意了,“女娃娃怎么啦?我组长就是女同志,这次去南城还是她带的队,维修的后半程也是她领导,只要愿意学,女娃娃不见得比男娃娃来了差。”
“真的假的?”
“算了吧,就算学得好又有什么用?长大了不还得嫁人?”“你说得是,读书可得花不少,要送也得送我孙子去。”罗朗皱了皱眉头,刚想说些什么就被罗母拉开,“走走,咱们回去,你弟弟妹妹可想你了。”
从人群中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