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扶荔:等等,姬姓部族?
两人走云路,前后不过半日就到了亳邑。
此时在位的商王,仍是大名子绚的沃丁。这几年他倒是添了几个儿子,只是很不幸,没有一个能养过三岁的。
回望商朝初年的几位君王,除了商武王成汤之外,在位最久的就是现在这位了。
扶荔对商朝的历史不大清楚,不知道沃丁还能做多久的王。但是与她合伙做了几年生意的公子辩,性情却是越发圆滑了。虽然离开亳邑之后,扶荔就很少再直接和公子辩打交道,多是通过牧老,但也不是一次都没见过。
公子辩给她的感觉,就是说话越发滴水不漏,就像是水中鱼儿一般滑不溜手。
但是从他的行为上来判断,公子辩也越发贪婪了。据牧老所说,这几年公子辩靠着售卖铁器、瓷器及手工制品拓展了商路,就靠着拓展开的商路,大肆打压别的商人甚至贵族,抢夺别人的生意。他猖狂到什么程度呢?
就连闻太师这种不在意凡人争斗的,对此都有耳闻。这次再去,闻仲正好在家,扶荔和灵珠子一起去见他,彼此间颇有些尴尬。因为辈分不好论。
若是从华镜元君这里论,闻仲自然是扶荔的长辈;可若是从赵公明和太乙真人这边论起,闻仲又成了他们的同辈。
闻仲倒是挺豁达,笑呵呵地捋着胡须,揶揄道:“这有什么,也值得你们这样?从今往后,咱们只以兄妹相论也就是来。”扶荔和灵珠子听说,也意识到自己是被闻仲一向过于闻仲的形象迷惑了。一-再怎么闻仲,人家也是截教弟子呀,该有的洒脱也是不缺的。闻仲将两人的神情变化尽收眼底,哈哈笑道:“怎么,我不过是身在亳邑,职责难却而已,你们还真把我当个老顽固了?”“没有,没有,师兄说笑了。“扶荔有些讪讪,心里却在想:那是你没看过《封神演义》,不管是原著小说还是各种改编的影视剧,对于“闻太师”这个角色的演义,就没有一个不固执、不愚忠的。
迂腐倒是算不上,不然也不会同意申公豹那些看似靠谱的保商之策。但仔细想想,这也不奇怪,《封神演义》是明朝书生写的,还是个恪守“二纲五常"的那种腐儒,八成就没当过官,对于天子、大臣之间的事,全靠自己脑补。
小说里的闻仲,难免带上几分明朝士大夫的气息,还是那种落地举子脑补出来的士大夫。
但在这个具现化的世界里,闻仲既然生在商朝,又是截教弟子,其性情自然是受这两方面的影响。
闻仲笑道:“那还不喊师兄?”
扶荔就乖乖喊了“师兄",灵珠子迟了一瞬,也跟着喊了一句。他跟扶荔还不一样,在未拜入太乙真人门下前,他和闻仲可是平辈论交的。再次相见,忽然就矮了一辈,心里难免不得劲。好在闻仲没纠缠辈分问题,很快转移话题:“你们这次来,又想换什么?”扶荔直接把十担精盐放在地上,笑道:“上次换的粮食足够用一年了,这次只换你们淘换下来的青铜兵甲。若是没有的话,给点铜块我们回去自己铸造也行。实在不行,铜币我也要。”
以他们蜀中目前的经济体量,以物易物足够了,暂时用不上货币。闻仲皱起了眉头,半响才说:“这件事不好办。”扶荔一怔,忙问道:“这又怎么说?如今军中不是已经全面置换铁兵铁甲了吗?”
虽然如今铁的产量不高,但人口基数也不多呀,还是能满足军中所需的。闻仲摇头叹了口气,脸上闪烁的神色是“恨铁不成钢”,还有几分不屑。“你有所不知,大部分废弃的铜制兵甲,都被公子辩收集起来,倒卖到豳地去了。”
“豳地?"扶荔想了想,有关前世的记忆里,对这个地名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就没放在心上。
直到闻仲又说:“豳地聚居的姬氏族人,乃是羌人分支,其祖先与有夏氏渊源颇深。历代先王都对他们颇为防备,隔三差五就暗中指使北狄人与豳戎人肖削弱他们的力量。”
说到这里,他又忍不住叹气:“自大王上位以来,多以仁德治国,像豳地姬姓这样还算老实的支脉,监管也就松了。可他们毕竟是羌人,公子辩怎能将铜器卖给他们?”
仁德治国?监管松了?
太师真会说话,扶荔差点没笑出声来。
说白了不就是沃丁自大傲慢,诸侯武备松弛,不得不对豳地姬姓这样的边沿羌人怀柔吗?
再过些年,说不定后世的商王还得收拢羌人搞制衡呢。等等,姬姓?
扶荔忽然触发关键词,不由瞪大了眼。
又听到经常被狄人骚扰,她就更确定了几分:豳地的姬姓部族,就是周朝的祖先。
想起方才的猜测,扶荔在心里“嘿”了一声:等姬姓部族迁到周原之后,逐渐发展壮大,可不就是趁机傍上了某个商王,成功招安了吗?说起来,这个套路和西周末年的赢姓部族别无二致。夏与周同族,商与秦同族。这两个不足真不愧是宿命的对手。话说,姬姓部族是什么时候迁徙到周原的呢?武丁?武庚?还是羌丁?
哦,羌丁就是沃丁另外一个名号,应该不是他。死脑子,快想呀!
对于自己的记忆,她最恨的就是一知半解,还不如什么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