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的纪律之差,那是一个一直以来槽点不断的话题,黑手党这种社团结构,那都是法国人在西西里的时候,过於热爱人家的姐妹,引起了激烈的反抗,导致法国人在13世纪时,经常都在义大利南部站不住脚。
瑞士一些地方,乾脆就是为了反抗法国人而团结起来的。
小小的瑞士山区,东面抵抗奥地利,西面对抗法国,有时候还给他们当僱佣兵,而且也从他们这种组织结构產生了德意志僱佣军和“帝国步兵”。
法国人的大缺大德,在德意志地区就很明显。
至於普军的军纪么?
想想腓特烈大王才是那个经常把罪犯充军的人,就可以知道普鲁士人的纪律怎么样了。
反而是俄军,如果主帅本身比较在意这事儿,反而能约束的不错,只是架不住里面的酒鬼多,还有些喜欢偷鸡摸狗的——就这样也没有波兰人那样离谱。
波兰人在欧洲是小偷,甚至是一个德意志地区公开流传的笑话,要是没有內鬼的话还能传播一番。
因此,你可以想像一下德军的军纪,被英国人的小报屡次造谣埋汰,在哪个阵营都喜欢出重拳。
甚至於东德的军队来了,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反而更加害怕,因为他们可是真的会用枪托和拳头教训人的。
过去普鲁士和奥地利军队给法国人的印象也不好,倒是俄军每次在传说中是野蛮人的时候,他们真的还算做人的。
除了那些哥萨克抢钱抢粮甚至有时候还抢女人,其他军队在长官的约束下,甚至在波兰过的还不错。
索洛维约夫就想起来了当初那个和自己一起行军的上尉,他倒是退役还乡了,可是他的行军笔记里也留下了不少內容,波兰人甚至私下对俄军还是比较欢迎的。
想想21世纪等红绿灯的俄军,大概就知道,他们这也是一种淳朴的习惯了。
现在俄国军队就出现在这里,华沙作为大军的大本营。
出徵到前方的军队,几乎每个师都会把后方放在华沙周围。
原来3个营组成一个团的俄军,经常每团会留一个营在这里作为补充队,和原来归属於各团的新兵营类似。
从国內来到这里的新兵,主要任务也是在这里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至少在上战场之前要熟悉各种战术动作。
为此几乎每天都有队列演习,索洛维约夫本人也经常要去看。
就在他领过铁十字勋章以后几天,瑞典结盟的消息也传到了华沙。
很快,普鲁士也有了行动,毕竟20万俄军已经过来了,还在波兰建立了后方基地,这样的撑腰之下,再不加入战斗,確实也有些说不过去了。
到了1813年3月,fw国王终於下定了决心,他人在西里西亚,此时朗热隆率领的部队已经靠近了他所在的布雷斯劳,这样的话,也是一种支持。
因此,普鲁士也下定决心,最终要对法国宣战。
这样的话,就出现了第六次反法同盟,法国自己这边现在看起来还有不少小弟,但是消耗已经极为严重,光是过去这些年对於德意志地区的压榨,实际上哪怕是有一些好处的巴伐利亚和萨克森王室,也不过是君主和部份贵族得到了好处,平民还得上税和服役,这些方面的负担更重了。
因此只要有些“不好的信號”接近了这些地区,如果不是法军现在已经大兵压境,大概情况会很糟糕。
德国人么,还是不像俄国和西班牙这样反抗激烈,甚至能够蔓延到几乎所有被占领的地区。
有些人毕竟还是有家有业,可是俄国的贵族,甚至也敢於焚毁自己的庄园。
看起来大家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地方,这些人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大概就是以后某个大鬍子的取材来源了。
不过就是这样,同盟总是建立起来了,而且还拥有可观的兵力,双方还是能够一较高下的。
但联军也不是没有问题,此时因为普军尚在集结当中,俄军本身在前线因为要占领很多地方,兵力是分散的,甚至於在易北河的几个方向上,归属於互不统属的几个纵队当中。
而法国人此时相对集中,他们的新兵虽然素质不高,可是已经能够加入战斗了。
和普鲁士的学生和市民的情况类似,法国的新兵也是士气高昂,虽然训练度还很差,可是他们愿意做任何事情,在皇帝的感召之下加入战斗。
是的,皇帝本人在法国也是个偶像,毕竟这个现在变成了义大利胖子的中年男人,他过去十几年在战爭当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法国皇帝在他的军队重新出现在战场上以后,就准备按照之前的办法,给联军来一个各个击破。
索洛维约夫当时在亚歷山大面前提到的作战方案,前提是法国人已经来到了战场上。
可是从1812年12月把法国人从考纳斯赶走以后,实际上很长时间都没有能够遇到法国人的主力部队。
因此俄军也是分散在几个方向上,以五个纵队向纵深地区追击,同时还要分兵占领很多地方,並且要包围那些留在背后的要塞。
虽然这些地方,实际上把几万人的法国老兵也给困在了这里,然而俄军本身也要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