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1814年4月1日,塔列朗还主导建立了一个法兰西临时政府。
他有两手准备,一面是说服了马尔蒙,把他一万两千人的军队控制住。
另外就是通过参议院和国民议会废黜了拿破崙,也不让他的儿子继承。
这个时候要欢迎波旁的王室回来,而且塔列朗也有他的如意算盘。
如果波旁能够復辟的话,以他昔日在英国的关係,以及此次復辟当中的功劳,总是瞄准了首相的位置。
而且他也清楚,这个时候如果路易十八做出什么决策,一定要兑现。
比如说对波尔多等法国西南部农业区徵收的葡萄税和酒税,路易十八还没有回来,只不过是阿图瓦伯爵人在加来,就已经发出了公报,表示要免除农业区的这两项税收,也是用来获得农民的支持。
说起来,波旁的国王和波拿巴的皇帝,都希望能够得到农民的支持。
但是波旁的国王,大概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傲慢。
至少拿破崙已经把土地问题给落实了,波旁大概也只有通过免税来解决这个问题。
可是真的要做些什么的时候,大概也不如要做什么。
索洛维约夫还在分配占领军的驻地,虽然他把普军安排到旺代去,多少有些埋雷的意思在里面,然而布吕歇尔也很高兴。
因为旺代的刁民他们抗拒徵兵和税收,因此那里总是还有不少粮食储备。
同样的,因为青壮都在逃兵役,谁要是拿了他们的东西,大概反抗会比较激烈。
他一直以来,也没有到塔列朗先生那里去。
这位目前临时政府的首脑,此时还在进行著他的规划。
对於索洛维约夫么,他並没有过多的在意,毕竟现在这位伯爵和波拿巴家族的关係也没有什么用处了,而且他看起来也不会干预到什么。
就在几天前,塔列朗和涅谢尔罗迭的谈话当中,还明確提到了他的观点,要扶持波旁王室復辟。
其实也是因为一个好处在里面,波旁王室现在这些余孽,他们已经远离了法国二十多年,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控制。
至於为什么不是幼主当国呢?
如果是拿破崙二世,他的母亲太年轻了,而且叶卡捷琳娜又强势有主见,一定会对政治进行干预的。
那个时候,太后和首相的关係就非常微妙了。
塔列朗本人的目標是成为路易十八的首相,这样就可以获得类似黎塞留主教的地位。
嗯,他以前毕竟也是塔列朗院长,虽然已经还俗了,但是黎塞留主教的成就,还是这些有(过)教职的人非常嚮往的。
而且塔列朗也知道,只有他能够凭藉外交手段,给法国谋得些好处。
虽然现在是法奸,但在得到好处以后,他可比那些自带乾粮的法国人“爱国”多了。
只不过他没想到,索洛维约夫居然是个能够给他政治策略挖坑的人,而且还影响不到他的规划。
除此以外,就是他低估了路易十八和阿图瓦伯爵这边。
阿图瓦伯爵一经踏上法国的土地,就开始谋画兄长的復辟事宜。
这当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属於王室的秘密警察,而且也要掌握一些军队。
贝尔蒂埃在拿破崙那边受到信任,在王室这边,因为他父母都为波旁王室效力,甚至已经坐上轮椅的路易十八,还对於这位元帅有些印象,因此他也做出了安排。
马尔蒙和贝尔蒂埃作为法国军队的代表到加来去,虽然贝尔蒂埃也鄙视马尔蒙的背叛,不过考虑到他是此时法国元帅当中和王室关係更密切的那个人,厌倦了战爭的贝尔蒂埃也就同行。
那些元帅们,在拿破崙签署了退位詔书以后,在枫丹白露的告別结束以后,也都陆续回到了各自应该去的地方。
像是马塞纳这个老兵痞,他已经抢劫了足够多的財富,於是决定回到家里去享受生活。
要是没有革命,大概他从北美回来以后,就要以低级军官的身份退役,在哪个小地方当个官。
而其他人,大多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去。
现在拿破崙只剩下少数几个忠诚於他的心腹还在这里,他甚至把自己忠诚的僕人们都给遣散了。
在枫丹白露仍然伴隨他的,只剩下了还在为了拿破崙退位以后去留努力的科兰古,以及炮兵指挥德鲁奥將军,以及几个不愿意离去的侍从和军官。
“现在也只有你们还在这里了,他们准备要怎么做?”
“陛下,我想现在要安排的,是您要去哪里。”
亚歷山大其实安排的很好,科西嘉岛,这里是拿破崙的家乡,他们一家人都会到那里去,地方也不少,甚至还可以把老婆孩子一起给搬过去。
保利死了以后,大概科西嘉岛上名气最大的,就是波拿巴一家了,他们这一家在阿雅克肖虽然因为当年约瑟夫和吕西安得罪了一些人而流亡到马赛,但老爸和舅舅在当地还有很多朋友。
就是拿破崙的军队里,还有一支猎兵一直被称为“皇帝的老表”,徵兵当中不少都是从科西嘉岛来的。
“.科西嘉岛,亚歷山大还真是慷慨。科兰古,你的拒绝也没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