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都惊讶于,他居然还真的能够讲出来些门道,最少也是些粗浅的。
但乾隆时期,显然“农家乐”审美,来体现瓷器制作工艺的器物就比较多了。
他手上握着的,还是个仿造宋朝钧窑风格的,因为色彩绚烂才让人觉得爱不释手,而且也没有农家乐的感觉。
“只是不知,这宋时的官窑,如今技艺还存几许?”
“也只有汝窑难觅踪影,哪怕是富贵之家,也很难获得残片,更别说器物了。”
和大人这个级别的,最后也就获得了三个小件,他那么多钱也换不来这样的珍品。
其余几种官窑,或多或少技艺都传承到以后去了,至于乾隆时期那个大瓶子,一下子融合了十几种技法在一个瓶子上,那纯属是炫技。
索洛维约夫抚摸着这个茶碗,也是感叹道:“可惜,最妙之物,存世却也最少。”
这个审美观念,一下子就给拉高了。
永璘听了这话,倒也点头,他都只是在皇阿玛那里见过。
就是皇上自己,见到了也不会随意触碰的,毕竟这样珍品,确实也非常少见。
“世上珍贵之物甚多,将军也不必一一感叹。”
“是也,不过有珍品之人,也要有守卫之术,难免会有人窥伺神器。”
尤其是没品的英国人,索洛维约夫可是知道,以后他们抢劫到自家博物馆里的东西,还不知道要有多少。
就是有这个本事,可是他们会玩么?
甚至欧洲人也分成两类,大概大陆上的会仔细研究,而海上的总是拿来当猎奇。
就是美国人,他们也不懂青铜器,一旦盗墓贼得手,不少器物就会流失到海外。
到了不懂行的收藏者手里,大概才是最麻烦的,尤其是私人藏品都实际上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
“将军所言甚是,不过也似有所指。”
“说的就是英国人,如今欧洲大战刚刚结束,他们为什么要来天朝,借朝拜之名,欲行通商之实呢?皆为利来而已。王爷可知道,英夷虽能从天朝贩卖茶叶生丝往欧洲得利,却少有能够售卖到天朝的货物?”
“这本王也不知道。”
“我虽是外臣,但也知道天下之事。皇上虽然端坐在紫禁城,圣明烛照,又有爱民之心,但也只是熟悉天朝之事,对于外界么,都是依靠我们这些‘洋人’来转述的。英夷是洋人,法国传教士是洋人,俄罗斯使臣是洋人,而欧洲各国前来的商人,也都是洋人。洋人若是与天朝相善还好,若是心怀不轨,又心生歹意的,难免又会提供些错误的消息,或者不甚准确。”
当然了,目前嘉庆身边的这些传教士,虽然数量有限,不过他们还都算靠谱的。
要是康熙年间,还能够带来数学。
然而康熙看了虽然说好,但是满人懒得学,蒙古人在骑射,而汉官都是从科举之路走上仕途的,从明朝那不稳定的数学水平开始,也是到了清中期和欧洲拉开了差距,之前交流和学习的最好时机已经过去了。
到了乾隆年间,多少还能够带来绘画技术,可到了嘉庆道光时期,就开始发生了变化。
其实马嘎尔尼使团到来之前,乾隆就已经有所警惕,甚至乾隆二十二年的时候,就是英国人闹着来天津告御状,最后导致了浙海关对于欧洲商人的提前关闭。
是的,以前清朝不是一口通商,甚至经常是三口到五口通商,还是英国人闹事的效率高,把廉价茶叶供应给闹没了。
虽然乾隆也有这个想法,要把浙海关关闭,从而来保护粤海关的收入,但英国人不闹事,也不会弄的那么快。
“这还只是外洋,不过天朝还有藩属,不知王爷可尽知否?”
“本王还是不知啊。奕毓,你知道么?”
“回王爷的话,下官也不知。”
至于克扪,永璘也不打算问他,大概也是不知道的。
“王爷可知琉球国?”
“这是知道,琉球素来乃恭顺之国,其新王即位,都是来京城请封,又有朝廷使者往琉球而去,宣读诏书敕封。”
“但王爷也不知,这琉球虽然恭顺,然而其国中三司使,却是日本国幕府将军属下萨摩藩,用来控制琉球国政的官署。虽然不能全部控制,但是通过在首里城设置司所代,也能遥控其国政,顺便进行盘剥,从而得利。琉球虽然得利于通商,然而大部分银钱,还是被萨摩藩给弄了去。”
而且,萨摩藩那是有名的缺德。
琉球从1609年,还是万历年间就被萨摩藩入侵,琉球国最终不敌,还丢失了奄美诸岛,当地的家谱和文书都被萨摩藩给销毁,最后被强行从琉球国剥离。
不过琉球最大的好处,还是其和明清两个王朝的良好关系,于是琉球的贸易好处,不少都被萨摩藩给吞了去。
以后明郑和清朝对抗的时候,琉球因为三面受气,不得不选择观望态度,结果被郑经白嫖了硫磺和商品,萨摩藩对此不闻不问。
当时还是康熙年间,福建浙江沿海还在禁海,对于郑家的海商兼海盗集团,康熙也没有什么办法,一直到收复台湾来了个大的。
还是德川幕府看不下去了,在平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