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
“这是自然,不过诸国前来,难免也会提供方便。”
索洛维约夫提到的,就是法国以外的气氛组。
当然了,荷兰和葡萄牙,他们要是想帮忙的话,因为他们的商船还有一定规模,中途还有好几块他们的殖民地,这点忙还是能够帮上的。
“既然如此,朕也应允下来,只是到时候,也要有个章程,在通商之余。”
索洛维约夫听了这个,也知道有数了。
至于请的教官,这方面他也要看看嘉庆的态度。
德意志各国么,总是把自己的人送出去当兵,甚至黑森一个国家都弄得跟个雇佣兵小国似的。
但军官这块,索洛维约夫因为黑森和汉诺威等国,多少都和英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也没有考虑德意志军官的事情。
更何况他那个妹夫克里斯蒂安,回家了以后就不想再从军了。
而且他也只适合带领精锐部队猛打猛冲,也没有那个能力去统筹大局。
这种事情,大概还要自己在清朝的时候,多考虑一些。
他这边计划做的足,或者以后和清朝互动,及时更新情报,也还是来得及调整的。
他说十年以后英夷可能会来,这都算是比较快的估计了。
因为英国人还没有开始使用飞剪船,而且他们认为俄国船只虽然迅速,但是作为商船在海上的稳定性比较差,不如传统的盖伦系列船型。
等到美国人以“俺寻思之力”把飞剪船弄出来的时候,英国人大概也会意识到这玩意儿的厉害之处了。
加上战争期间,俄国商船在大西洋上的航行一直受到影响,又经常是跑的比对手快,因此英国人也很少能够捕获到这类船舶。
英国真正要打过来,最快也要等到东印度公司失去垄断权。
这还是索洛维约夫自己提到的,他估计这个时间,也要等到英国国会下次授权的时候。
一旦英国本土的商船跑出来了,他们还要到中国来做生意,在澳门派驻商业代表的时候,难免就会有利益集团来发声,诉诸战争来达到他们自由贸易的需求。
实际上,这个自由贸易只是相对的,甚至英国人就是卖了必需品,很多东西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实用的。
他们也就会铤而走险,搞起来走私。
而英国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一定会干下作勾当的。
索洛维约夫和他们打交道久了,比清朝的君臣更熟悉这个情况。
他再看看此时还很年轻,刚过三十岁的林则徐。
他站在一旁不发话,只是一直在看着索洛维约夫的图上作业。
这些标记,已经给了清朝这边一个确定的信号,就是他们到时候按照预计来办就好了。
而募兵一事,嘉庆坐回到书案后面以后,就把托津叫来。
“托津,若是将红夷编入八旗,作为旗丁,在驻防各处编练,此行可否?”
“皇上,若是编入八旗,夷丁尚未到中国,不知其底细。不似索将军这般,读书明理,又通晓军事。似应收容,单独编练。而俄罗斯佐领之事,要与镶黄旗满洲都统商议。除此以外,还有编入各旗,就是抬旗以后,也要管理得当,不然也会生事。”
“索卿,你也都听到了,这应该如何应对?”
“皇上,若是托大人此言红夷自然要到两红旗,若是哥萨克带马匹前来,自然要在佐领当中,或者单独编练佐领。可是旗务之事,也非外臣所能议论。”
“朕也知道,旗务自然不需要你来参赞。但谋划之事,还要列出来个章程,索卿倒是可以拟个办法,各处移籍洋夷,应该如何论处?”
“外臣自有办法,取纸笔来。”
索洛维约夫就是用毛笔,字写的也说的过去。
他平日里用硬笔,也是书写更方便流畅一些。
这会儿用毛笔,那就是战术性调整了。
写的慢一些,好给他一些思考时间。
俄罗斯佐领本身在镶黄旗当中,甚至算在满洲旗当中,这也是出乎索洛维约夫预料的。
他要给嘉庆皇帝弄来夷兵夷官,那些当军官开军舰的,以后都是专业人才,要单独算一部分的。
像是法国人来了,索洛维约夫写在纸上的,也就是正白旗和镶白旗。
但这个时候,却不是乳法,因为波旁王军,本来就是一面鸢尾底子的白旗。
爱尔兰人算在红旗当中,而其余各处所来,归在两蓝旗。
下五旗的事情,索洛维约夫这么一写,嘉庆倒也是明白了。
但除了俄罗斯佐领里面的定额兵员以外,其余的各路出旗,那就是和一般平民没有区别。
爱尔兰人最多也就能够保证自己多出来点开垦的土地,要是没有合格的兵员,自然也算不得旗丁,只能算在募兵给各地驻防的辅助兵当中。
索洛维约夫还按照自己练兵的经验,提出来了以营为单位,最终以八旗和绿营中选出的精锐,更换武器,建立以新战术为基准的军队,和已有的清军配合。
他这里自己写的,好像把清朝的军队弄成了奥斯曼帝国的杂兵大军一样。
不过清朝皇帝比起来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