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因为这位老大哥总能看到别人发现不了的细节。
“天言哥,请您指教。”
苏天言点上一支雪茄,缓缓地评价起了张烊文。
“小张的性格是挺好的,但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他对商业的判断很垃圾,很模糊。”
“大部分的技能点都点在了性格、处事等不重要的方面了。”
苏天言不像上次把话说的那么难听,但也差不多了。
不能说垃圾吧。
但张烊文是肯定捕捉不到细节的,看事物会非常模糊。
“我给你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我家那个臭小子的裸眼视力是1.5,你家小张的视力是0.5。”
模糊的反义词是准确。
在苏天言的标准中,他的接班人看人、看事、看物必须要清晰,头脑必须时刻保持清醒。
做出的任何决策都必须是准确的。
假设模糊,那就带有很大赌的成分,是不可能做成事情的。
但这并不是张烊文的错。
是天赋所限、能力所限。
张烊文没有经历过“系统性训练”,所以没有方面的能力也很正常。
苏天言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也就是苏澄口中自己总结的“六眼”。
不是谁都有六眼。
“天言哥,你能说的再详细一点吗?”
“可以。”
“我跟你说啊老张,我小时候别说什么巴黎贝甜了,连五分钱的豆都吃不起,我儿子也没吃过豆,什么乱七八糟的零食我都没让他吃过。”
白子华在一旁不自觉地抽了抽嘴角。
所以长得没人家小张个子高?
也不对,张乐康好像原本就比苏总高几厘米,这是基因问题。
白子华默默的把苏澄和张烊文的身高和体型放在一起做了比较。
可能是因为张烊文经常吃甜食的缘故,所以体型有点微微发胖,尽管看起来不是很胖,但体重已经超过了同龄人的平均值一大截。
小澄小时候别说零食了,连正常的饭都没什么营养。
这一点白子华觉得有一些矫枉过正了。
小澄小时候特别喜欢吃鸡蛋,现在也特别喜欢吃鸡蛋。
为什么?
归根结底就是蛋白质的缺乏。
现在的小澄确实没有吃零嘴,吃甜食的习惯,所以身材很匀称,很精干,身上没有多余的赘肉,体脂率和肌肉量都是正常同龄人水平。
但要说身体的综合素质那肯定跟“优秀”不沾边,拉到操场上跑个五公里可能都要三四十分钟的水平。
不过白子华没敢说出口。
因为他只要一说这个,苏总必然说他那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东西,然后强调“饿其体肤”。
“老张,你应该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我做的就是饿其体肤,你知道什么叫饿其体肤吧?”
白子华:……
“吃穿、消费这些问题我就不跟你多说了。”
“前两天公司开晨会,小张迟到了。”
“子华,你把小张的出行记录还有京州各阶层的平均通勤时间统计表我拿过来给张总看看。”
“好的。”
白子华调出来一份在张烊文到达京州之后详细的出行记录,里面包括了时间、地点以及消费记录等信息。
“我们来看一下小张的逻辑。”
一般初来乍到的上班族租房都会选择六环以外的地点,郊区的更是数不胜数。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京州工作1~3年、3~5年的外地上班族每天的平均通勤时间为1小时40分钟。
租房地点的远近直接影响着通勤时间的长短。
通勤时间短,就代表着可以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张烊文直接租在了晟跃咨询旁边的商业公寓,每天通勤的时间为10~15分钟左右,比其他人每天要多90分钟的自由时间。
但张烊文竟然还能迟到。
这就让人很匪夷所思了。
行动轨迹上显示,张烊文几乎隔三差五就会跑到一家巴黎贝甜去买甜点,或者一些其他的咖啡馆买饮料。
“节省下来的通勤时间全都在这里了。”
“租房出了更多的钱,付出了更高的成本,但又了更多的时间。”
“住在公司旁边,哪怕每天多睡俩小时,我也觉得是值得的。”
“你看这……”
关于这一点,苏天言分析的绝对正确。
很明显。
张烊文没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利用起来,而是做了其他的事情。
那他这个租房的行为就是无意义的,还不如住在燕郊或者西山口这种性价比更合适的地方。
“小张的这个钱哪儿来的?”
“还不是老张你们给他的?”
“可以说,这就是家里给小张的一种资源。”
“但遗憾的是……小张没有利用起来。”
“他甚至无法意识到自己行为模式上的问题。”
苏天言说到这里,又开始拿他培养苏澄的方法论进行解释。
他在臭小子上大学